楊貴妃此言一出,殿中霎時寂靜。
她這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實則直指要害,楊國忠若為將,必使三軍寒心。
此言確實在理。吐蕃之戰,本是李乾、哥舒翰等人苦心籌謀多時,眼看大功將成,若此時臨陣易帥,換上不諳兵事的楊國忠,將士們豈能心服?
縱使換的是當世名將,也難免有摘桃之嫌,何況是楊國忠這等外行?
若由他統兵,必是瞎指揮、亂軍心,屆時三軍將士,豈止是寒心?只怕要寒透骨髓!
殿中眾人目光齊刷刷投向楊貴妃,個個面露驚詫。
虢國夫人臉色驟變,韓國夫人與秦國夫人面面相覷。楊國忠更是如遭雷擊,張大嘴巴,半晌說不出話來。
最震驚的莫過于李乾。他萬萬沒想到,在這關鍵時刻,竟是楊貴妃出言勸阻。
“小妹,你胡說什么?”虢國夫人臉色一沉,厲聲斥道:“陛下圣旨既下,大唐將士自當效死,何來寒心一說?”
這是楊貴妃首次公開反對楊國忠的好事。楊國忠呆若木雞,仿佛被雷劈中一般。
“愛妃當真如此認為?”李隆基聞言,心中卻是一松。
平定吐蕃,事關千古功業。秦皇漢武未能成就之事,若在他手中完成,必將名垂青史。
但此戰關系重大,機會稍縱即逝。一旦失敗,此生再無機會完成平定吐蕃的夙愿,只能留給子孫后代。
按照李乾的謀劃,吐蕃遲早是大唐囊中之物,只是時間問題。但遲地哪有早好?讓后人完成這千古功業,哪有自己親手實現來的痛快?
從本心而論,李隆基一千個、一萬個不愿讓楊國忠掛帥。只是礙于美色當前,溫柔鄉里難做鐵血決斷,這才險些改變初衷。
誰曾想,最該支持楊國忠的楊貴妃竟會出言反對。李隆基心中大石落地,若非軍國大事當前,恨不能立刻將佳人擁入懷中,好生溫存一番。
“陛下,臣妾本不該妄議朝政。”楊貴妃天籟般的聲音再度響起,纖指輕捻一顆荔枝,“就拿這荔枝來說,栽種之人辛勞數月,待到收獲時卻無緣品嘗,天下可有這般道理?”
李乾聞言,不禁重重點頭。
平定吐蕃之戰,正如栽種荔枝。李乾、哥舒翰等人苦心經營多時,若讓楊國忠半路摘桃,豈非寒了將士之心?
“小妹!”虢國夫人急欲打斷,卻被楊貴妃抬手制止:“何人掛帥,還請陛下圣裁。”
“愛妃真乃朕的知心人!”李隆基緊握楊貴妃的柔荑。
“楊愛卿,統兵之事,就此作罷。”李隆基金口一開,楊國忠染指軍權的美夢頓時化為泡影。
“咚!”
此言如晴天霹靂,震得楊國忠踉蹌后退,面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