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林恒一愣,“這不就是鋼筋混凝土的原理嗎?只是用韌性極強的胡楊枝條代替了鋼筋而已。怪不得你說它特別結實。”
“殿下,這是胡楊的枝條,當地盛產,韌性比普通木材強上許多。”王拓蹲在水泥板旁,語氣篤定,“我們試過,即使水泥碎裂,枝條網也不會斷裂,整體結構依然穩固,安全性極高。您看,這水泥墻能抗住大錘子的狠砸,僅砸出個小坑。”
林恒猶豫片刻,抬手指向遠處正在搭建的房屋:“你們不覺得這房子太丑了嗎?方方正正的‘水泥盒子’,毫無美感。”
“丑嗎?”王拓不以為然,轉身招來幾名工人,“你們說,這房子是不是很丑?”
幾人面面相覷,有人搖頭道:“殿下,不丑啊!這水泥房建好后,我第一個就愿意住進去。以前的小木屋,冬天漏風,寒氣逼人;夏天漏雨,蚊蟲肆虐,苦不堪言。現在這水泥房,只要點個火爐子,一家人住在里面,簡直就是完美的避風港,小木屋哪能相比?”
這話說到眾人心坎上,眾人紛紛點頭稱是。原始的小木屋當然不是富豪的那種精工制作,而是粗糙鄙陋,比茅草房還不如。
林恒沉默了,知道自己理解差了。他低頭敲了敲地面的石板,心里拼命掙扎。
思索片刻,林恒沉聲道:“我一會兒給你們畫一份圖紙,你們按我的圖紙建水泥房,不要建成這種方方正正的‘水泥盒子’形狀就行了。”
這已是林恒最后的底線。
王拓見林恒終于松口,激動得熱淚盈眶,周圍工人也齊聲歡呼。王拓立刻安排人去準備木板,給林恒畫設計圖。
回到大帳后,木板很快送來。林恒提筆勾勒,兼顧實用性、施工便利性和美觀性,為眾人設計了一套約100平米的水泥房,足以滿足五口之家的居住需求。
早在規劃城市時,林恒便考慮到公共供水與排水系統。他未采用成本高昂的現代水管,而是借鑒大漢都城的水渠體系,加入對水流導向與防淤積的改良設計,同時結合水泥的耐久性優勢,確保水渠長期使用不易坍塌或堵塞。
王拓每次拿到林恒繪制的圖紙,都驚為天人——第一眼看著古怪,細想卻巧奪天工,連他都懷疑這是否是“神仙”才能想出來的。
其實林恒只是將記憶中現代建筑的“粗淺設計”復刻,但這些經千年驗證的方案,放到這里卻成了“神仙之作”。
畫完圖紙,王拓領走后,林恒因用腦過度,一陣頭暈。
小黑趕緊端來茶水,勸道:“老爺,您歇會兒吧,這些事其實都是小事。”
“不能這么說,這些事情看著都是小事,但若不出面干涉,將來就會完全失控。”林恒接過茶,語氣凝重,“比如這水泥房,若不設計壁爐和煙囪,還有合理的生活布局,可能還要再走一千年的彎路。我辛苦一點,咱們就少了千年的摸索。”
話音未落,羅子強沖進大帳門前:“殿下,我可以進來嗎?”
“進來吧。”林恒抬眼。
羅子強一進屋,就見小黑正給他倒茶,忍不住湊過來:“殿下,有個安排我有點意見。”
“什么意見?”
“我看王拓正在規劃修建街道,邊上都是房子,怎么每套房子您都給安排了一畝地?會不會太多了!”
林恒搖頭:“咱們這里人口少、地廣,留一畝地的院子是給百姓種菜、養雞養羊的。咱們漢人特點,只要有塊地,就餓不死。”
羅子強小聲道:“殿下,您給所有人都是一畝地,我那里也只有一畝,會不會太小了?”
林恒一噎,才明白問題不在“別人地大”,而在“自己地小”。他翻了翻賬本,笑道:“初期資源有限,為了公平起見,我就是這么設計的。”
“那您呢?”羅子強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