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衛民去看了機器的擺放,又去和沈東林開會。
叔侄兩個主要商量這幾臺機器組裝,以及通電之后他們如何運作等等各種問題。其實現在說這些還為時過早,但是幾臺大鐵疙瘩擱在那里,只是看著就高興的無以復加,心里的興奮勁兒是怎么也揮不去。不僅僅是他倆,包括食品加工廠工人一個個意氣風發,說話都帶上了豪氣勁兒。
“回頭得了空我來弄這幾臺機器。七叔,你就放心吧,我跟著省機械廠喬總工身邊手把手學的。”沈衛民拍了拍胸脯。
他在省城待這么多天,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會擺弄這幾臺機器,雖然現在各方面都還有欠妥,壓根不能出師,但是比起他們把這幾臺機器看的無比神圣,上手摸都小心翼翼的,他已經聽好了,起碼敢上手,有底子。
“那當然是極好。”沈東林笑著應和,他情緒挺激動,能看出衛民也是如此,這是少有的看到衛民情緒外放,從創辦工廠到現在,他一直以來的做事風格都偏穩重和成熟。有時候沈東林都會忘記對方也不過二十,正值風華正茂。
也無怪乎叔侄倆都對這件事情這么重視。沈家溝食品加工廠現在已成規模,真要單拉出去,說是一個小有規模的工廠是合格的,且不管是他的管理模式、生產模式還是出貨量都不算小。說出去可能沒人相信,食品加工廠的產值抵得上縣城玻璃廠。
說起玻璃廠,兩年前差點因為倉庫爆滿,成品積壓關門大吉,就是有上頭補給,但是致命錯誤沒得扭轉。真正緩過勁兒來卻是在和京市玩具廠達成合作關系之后,雙方互利共贏,到現在還屹立不倒,且規模日益擴大。
不管是影響力還是名氣都是食品加工廠不能匹敵的,但若論產值,就有的說頭了。
沈家溝食品加工廠剛成廠就能立足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很多原料,包括各類干果、時令水果都是池山出品產出,基本可以自給自足。
從去年開始,為了節省開支,和更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愿,沈衛民又召集全村人,在南山坡上種上了油菜花、花生、和大豆。
一到季節,滿山遍野的油菜花天煞是好看,當然他們的功能不僅僅是供人觀賞那么簡單,三種農作物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都是油料作物,可以打菜籽油、花生油和大豆油。雖然因為樹林茂密的原因,影響了一部分產量,但也沒有差到不起眼的程度。
不僅僅是南山坡,經過生產隊倡議,自留地以及在保證基礎生產的情況下剩余田地也可以種油料農作物。多管齊下,基本解決了沈家溝食品加工廠的用油問題。
關于糧食,沈家溝食品廠所需糧食小半是在公社開條,直接在供銷社購置。大半則是從糧食產量高、余糧豐富的村子秘密購置,當然交易都是很小心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沈衛民一個人過去。
還有額外一部分來自趙姑娘的空間,不過鑒于兩人都不是種地的料,這部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每次忙來忙去,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看到產量的時候都挺打擊人。
呃,最后一條純屬小沈同志發牢騷。
總之,不管是村里村外,能夠詳細掌握沈家溝食品加工廠產品產量、出貨量、投入以及產出的就那幾個人。僅有的這幾個人都是曉得利害的,所以盡管知道自己工廠被人小看,在外名聲也不是很響亮,他們也不會出去渾說。
而且,即使存在這么多優勢,工廠也確實取得了挺大成功,但是它能走多長多遠呢?僅靠手工制作存在太多局限,會把他們框在一個范圍內,走不出去。
工廠成立兩年后的現在,發展機械化成為這個年輕工廠的必經之路。這個過程可以緩慢進行,但不能沒有。有了這幾臺鐵疙瘩,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他們工廠正朝著另外一條新的道路開始發展。
其他的都可以后續配置,但須得有這幾臺鐵疙瘩給充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