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4
二則表示對祖宗的尊敬。秦漢以后,隨著典型的宗法制度的瓦解,斬衰中父為長zi服重喪這一項,一般說來也就不再實行了。
持斬衰之服的男zi全套喪服是:
斬衰裳,苴绖(judié)、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衰亦作缞,是麻質喪服上衣,裳為xia衣。斬是不加feng緝的意思。斬衰裳用每幅(二尺二寸為一幅)三升或三升半(八十縷為一升)的最cu的生麻布制作,都不feng邊,簡陋cu惡,用以表示哀痛之深。斬衰裳并非貼shen穿著,nei襯白se的孝衣,后來更用麻布片披在shen上代替,所以有披麻dai孝的說法。苴绖,指用已結zi的雌麻纖維織成的cu麻布帶zi,共兩條,一為腰绖,用作腰帶,一為首绖,用以圍發固冠,有繩纓xia垂。杖,也就是后世俗稱的哭喪棒,斬衰所用之杖為苴杖(苴有cu惡之意),竹制,gao與xiong齊。用杖有兩重意義,一是表示喪主的shen份,在傳統喪禮中,只有孝zi用杖;二是表示“孝zi喪親,哭泣無數,服勤三年,shen病ti羸,以杖扶病也”。絞帶,是以絞麻為繩作帶,與腰绖相似。古時祭服用帶,有大帶、革帶之分,革帶用來系韨(fu,革制蔽膝),大帶用絲織品制成,加于革帶之上。喪服中的絞帶代替革帶,腰绖則代替大帶。冠繩纓,指以麻繩為纓的喪冠,冠shen也是用cu麻布制作。菅屨,是用菅草編成的草鞋,cu陋而不作修飾。
如持喪者是女zi,绖、杖、絞帶、菅屨與男zi相同,但不用喪冠,而是用一寸寬的麻布條從額上交叉繞過,再束發成髻,這種喪髻叫zuo髽(zhuā)。髽用一尺長的小竹為笄,叫zuo箭笄。另外還要用cu布包住tou發,叫zuo布總。女zi的外衣原先都是連裳于衣,斬衰裳也無上xia之分,連為一ti。
斬衰之服的喪期是三年,但并非三個周年,只要經過兩個周年外加第三個周年的tou一個月,就算服滿三年之喪,所以實際上是二十五月而畢。也有一種意見認為,三年之喪應服二十七個月,唐代以后多從二十七月之說。開始服喪,叫成服、持服;服喪期滿,叫釋服、服闋。行三年之喪據說是因為“zi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所以,父母死后,為人zi者要服喪三年以報答養育之恩。有這樣一段話:“三年之喪,人dao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謂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近世學者認為,最重之喪,喪期三年,可能是殷人或東夷的傳統,經儒家竭力提倡(孔zi是殷人之后),到戰國時逐漸推廣,而真正成為制度被社會普遍接受,則在漢代以后。
持斬衰之服者,在三年喪期中的飲shi起居日常行為也有制度規范。飲shi方面,說:“斬衰三日不shi。”說:“親始死……shui漿不rukou,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shi之。”就是說首先要絕shi三天,到既殯以后,可以“shi粥,朝一溢(1升的124)米,莫(暮)一溢米”;百日卒哭以后,可以“疏shishui飲”;一年小祥以后,可以“shi菜果”;二年大祥以后,可以用醬醋調味;喪滿服闋,禫祭以后,才能飲酒shi肉。但也有變通之chu1,說:“有疾則飲酒shi肉,疾止復初。……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shen,飲酒shi肉chu1于nei。”居喪期間shen有疾病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