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剛從府衙內走出來,看到這一幕不由面色一黑。
他的眼神冷冽,掃視過那些喧囂的人群,最終定格在那些糧商身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糧商們見到魏征現身,喧囂聲戛然而止,眾人面面相覷,眼神中閃過一絲心虛,卻又強作鎮定。
一名領頭模樣的糧商鼓起勇氣,跨前一步,手持鑼鼓柄,聲音雖顫卻故作激昂:“鄭國公,我等聽聞賑災糧即將告罄,百姓生計堪憂,為何官府不肯伸出援手,收購我等千辛萬苦運來的糧食?
難道真要眼睜睜看著青州百姓餓殍遍野,朝廷顏面何存?”
他邊說邊用力揮舞著手中的鑼鼓柄,試圖以自己的氣勢壓過周圍的沉默,但額頭上不經意間滲出的細密汗珠,出賣了他內心的忐忑。
魏征冷笑一聲,那聲音在喧囂后顯得格外清晰,讓在場的眾人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如此看來,爾等心系百姓,真是難得的善人啊!既然這樣,為什么不直接把糧食捐出來?還要朝廷花錢買是為什么?”
說罷,他的目光銳利如鷹,直視著那名領頭的糧商,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那糧商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手中的鑼鼓柄仿佛有千斤重,再也揮舞不起來,額頭上的汗珠在陽光下閃爍著,顯得格外刺眼。
周圍的糧商們也紛紛低下頭,不敢與魏征對視,喧囂的現場一時陷入了死寂。
將這一幕盡收眼底,魏征嘲諷一笑,那笑容里滿是冰冷的寒意,仿佛能凍結人心。
“說呀,不是挺能說的嗎?”
他緩緩掃視四周,目光所及之處,糧商們無不顫抖低頭,不敢直視。
他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要不你們問問百姓,高于市場價十幾倍的糧食,哪個傻子會買?
這青州城內,究竟是朝廷不顧百姓死活,還是人心不古,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
話音落下,四周的百姓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一位衣著樸素的老者拄著拐杖,顫巍巍地站了出來:“朝廷對咱們挺好的,起碼還能給咱們一口飯吃,以前鬧災不知道得餓死多少人!”
他的話語雖輕,卻如重錘般敲打在每個人的心上。
旁邊,一位婦人抱著孩子,附和道:“是啊,現在這樣咱們就該知足了,咱們得感謝朝廷!”
人群中,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嘆息著走了出來,他的眼眶泛紅,似乎回憶起了不堪的過往。
聲音沙啞地開口:“朝廷沒派鄭國公來之前,青州何等凄涼?
多少人食不果腹,瘦骨嶙峋,在街頭巷尾茍延殘喘?又有多少人走投無路,易子而食,只為那一線生機?
你們看看,那城外荒野之上,累累白骨至今都無人收尸,那是我們曾經的親朋好友啊!
如果不是朝廷及時賑災,派來了鄭國公,在場的我們,有幾個還能活著站在這里說話?”
一眾百姓聽到這話也是心有戚戚,看向那群糧商的目光也變得憎惡
糧商們見此慌了神,很快就有人狡辯:“我等也是聽說青州受災,才不遠萬里跑到這里,本想為國分憂,為民解難,卻沒想到…”
他話未說完,臉上已是一片誠懇與委屈,似乎真的受了天大的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