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運-10呼嘯著離開跑道,持續爬升到了8000米的高度,隨即,這架運-10在距離邊境線100公里處開始繞圈子。
這架運-10不是普通飛機,其機背上頂著個大圓盤,那是雷達,而且是三面相控陣雷達,比旋轉式的機械掃描雷達更加先進。
其實這是高薪-1號飛機,即正在測試中的國產大型預警機,還沒有正式服役。
李干等不及了,調了4架原型機過來,直接投入實戰。
原本是先搞旋轉式機械掃描雷達,后來得到了美國佬的一些技術,再加上本身殲-10用的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就打下了很扎實的基礎。
干脆一步到位,直接上有源相控陣雷達,所謂三面,指的是發射單元由三部分組成,實現了360度的無死角覆蓋,雷達天線不需要旋轉。
因此,運-10定型后,大型預警機比計劃晚了幾個月才進入測試階段。
此時,李干就在這架代號為“龍洞1號”的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上。
工作艙里有12人,除了李干之外,空軍參謀長劉長銀也在,他是空中行動指揮,李干是助手。
龍洞1號負責指揮戰場上的所有飛機行動,包括陸航、海航的飛機。
繞圈飛行的空域,距離預計的交戰空域足有300公里,遠東叛軍沒有能打300公里的導彈,非常安全。
而空警-2000的對空最大探測距離高達500公里,再通過殲-10d機載雷達那最大300公里的探測距離,理論上能夠覆蓋800公里的空域半徑。
因為有數據鏈加持,龍洞1號能夠直接獲得每一架殲-10d的探測情報。
殲-10d的飛行員只要在開啟雷達后,選擇情報信息共享模式,所探測到的目標信息,會自動上傳到情報共享中心,就跟一個共享云空間一樣,所有的作戰單元都能看到。
這個技術太牛逼了。
東大空軍等于是有了無數個戰場態勢感知節點,只要進入探測范圍,敵機無所遁形。
而遠東空軍用的還是那一套地面引導指揮、飛機升空搜索接戰的老模式。
李干開始指揮空戰。
他最深刻的一個感覺就是,這場空戰就跟打游戲似的,己方的殲-10d機群,甚至目視不到敵機的情況下,就用pl-15導彈把它們干掉了。
甚至,一些殲-10d戰機都不需要開啟雷達,只要在進入攻擊范圍后,把掛載的pl-15打出去,后方的預警機對這些pl-15進行引導,直至擊中目標。
沒有預想中的激烈空戰的場面,遠東空軍的蘇-27機群,他們的雷達壓根沒看到敵機的時候,就迎來了速度高達4馬赫的pl-15的攻擊。
地面防空雷達當然能夠看到那些東方暴龍戰機,問題是,他們根本沒有能打150公里以上的空空導彈。
而那些s-300地空導彈,只要一露面,不是被反輻射導彈干掉,就是立即遭到遠程火箭炮的覆蓋,那些遠火響應的速度非常快!
遠東軍隊司令部的參謀很快就計算出來了,只要s-300地空雷達系統開機,東大軍隊的遠火5分鐘之內就砸了過來。
他們立即意識到,東大軍隊使用了非常先進的無線電監控系統,一定在天上。
事實的確如此。
有好幾架殲-10s攜帶了專門電子吊艙在高空巡弋呢,什么都瞞不過他們的眼睛。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打掉這些戰機,前提是掌握制空權。
這是一個死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