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的硝煙尚未散盡,但勝利的號角聲,卻早已越過重洋,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那一場被后世軍事家稱為“降維打擊”的殲滅戰,其帶來的震撼,遠比三百艘戰艦的沉沒更為深遠。它不僅擊碎了西方殖民者三百年來建立的海上霸權,更像一柄無情的鐵錘,砸醒了所有對東方古國抱有輕蔑與幻想的人。
一個全新的時代,以一種誰也無法預料的、粗暴而直接的方式,降臨了。
最先感受到這股時代浪潮沖擊的,是天津衛的港口。
僅僅在馬六甲大捷的消息傳回本土的一個月后,這座原本就已相當繁忙的港口,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起來。從高空俯瞰,整個渤海灣的入海口,密密麻麻地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船只,桅桿如林,遮天蔽日。
這里有大明本土的福船、沙船,它們滿載著江南的絲綢、景德鎮的瓷器、武夷山的茶葉,以及天津、上海兩大工業區生產出的,閃爍著金屬光澤的鋼錠、雪白如云的棉布和包裝整齊的燧發槍。
更多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海船。
有船身狹長、掛著新月旗的阿拉伯商船,船主們用蹩腳的漢語,向碼頭上的大明商人兜售著來自波斯的香料、地毯和印度的寶石;有來自暹羅、占城的船隊,他們帶來了大量的稻米、柚木和象牙,恭敬地等待著大明市舶司的官員前來檢驗;甚至,還能看到一些懸掛著白旗,小心翼翼停泊在最外圍的歐羅巴商船,他們的船長和水手臉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傲慢,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雜著恐懼、敬畏與貪婪的復雜神情。
他們親眼見證了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海上馬車夫”的戰艦,是如何被當作戰利品,拖入天津港的船塢進行拆解研究。他們也親耳聽聞,那位大明的皇帝,僅僅用了一句話,就決定了四國聯合艦隊數萬士兵的命運——“凡負隅頑抗者,盡數投入海中;凡主動投降者,貶為苦役,于大明西南,修路十年。”
血淋淋的現實,讓他們徹底明白了鄭成功艦隊在返航時,向所有過往船只宣告的那條新秩序:
“奉大明皇帝陛下旨意,自今日起,馬六甲海峽為自由通航之水道。凡懸掛大明龍旗或持有大明市舶司頒發‘貿易許可證’之船只,皆可安全通過,受大明皇家海軍庇護。凡未經許可,擅自攜帶武器、或有海盜行徑之船只,一經發現,無需審判,就地擊沉!”
炮聲,為大明的商品,轟開了一條通往世界的黃金水道。
而這條水道的終點,便是大明。
京師,乾清宮。
楚逸看著由戶部、市舶司、皇家銀行聯合呈上來的奏報,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短短三個月,通過天津、上海、廣州三大港口流入大明的白銀,已經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和。雪片般的訂單從世界各地飛來,皇家科學院下轄的各大工廠不得不二十四小時連軸轉,即便如此,許多熱門商品,如“飛鴿”牌自行車、“光明”牌玻璃鏡,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年底。
“陛下,此乃曠古未有之盛世啊!”戶部尚書李汝翼激動得老臉通紅,花白的胡子都在微微顫抖。他這位掌管大明錢袋子的大管家,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為了錢太多而發愁。皇家銀行的金庫一擴再擴,每日運送銀兩的馬車在京城的街道上絡繹不絕,甚至造成了交通堵塞。
“盛世?”楚逸將奏報輕輕放下,語氣平靜,“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他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圖前,目光掃過那些曾經遙遠而陌生的名字。
“貿易的繁榮,只是表象。朕要的,不僅僅是讓大明的商品流向世界,朕要的,是建立一個由大明主導的,全新的世界秩序。”
殿內的宋應星、徐元、李汝翼等人聞言,皆是心頭一震,屏息凝神,靜待下文。他們已經習慣了這位帝王石破天驚的思維方式。
楚逸伸出手指,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巨大的圈,將從東亞到歐洲的廣闊海域,全部囊括在內。
“朕宣布三件事。”
“紋的黑色龍袍,頭戴十二旒冕冠,面容平靜,眼神深邃,仿佛蘊藏著整個宇宙的星辰。一股無形而磅礴的威壓,從他身上散發出來,讓整個大殿的空氣都為之凝固。
“外臣,奧斯曼帝國使節,穆罕默德·帕夏,叩見大明皇帝陛下!愿真主……啊不,愿上天保佑陛下,健康長壽!我們帶來了蘇丹的敬意,以及黃金十萬兩,頂級戰馬三百匹!”
“外臣,法蘭西王國使節,皮埃爾·德·費爾馬,向偉大的東方君主致敬!我國王路易十四,愿與陛下共享榮耀!這是我們帶來的薄禮,希望能開啟兩國永恒的友誼!”
“外臣,荷蘭東印度公司代表,范德薩,叩見天朝皇帝陛下!我們為之前的罪行懺悔,并獻上白銀三百萬兩,懇求陛下的寬恕!”
……
一個又一個使節,用他們或生硬、或流利的漢語,夾雜著各自的母語,獻上他們的國書與貢品。他們的姿態是如此的謙卑,他們的言語是如此的恭敬,與一年前范迪門叫囂著要“將東方巨龍囚于牢籠”的傲慢,形成了天壤之別。
站在百官之首的錢謙益,看著眼前這萬國來朝、四夷賓服的盛景,心中百感交集。他曾經堅守的“圣賢之道”,似乎從未描繪過如此震撼的畫面。或許,他真的錯了。那個被他視為“奇技淫巧”的東西,真的為大明,為華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