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角落的會議記錄位,面前攤著筆記本和備份u盤,帆布包就擱在腳邊。
陳主任坐在主位,趙工坐在技術部那排最前面,正對著投影幕布,生產部李主任、華科精密的張經理…
一張張面孔都盯著亮起來的屏幕。
“好,人齊了,開始。趙工,你先講新結構件的測試進展。”陳主任說道。
趙工拿起激光筆,紅色光點落在幕布復雜的圖表上。
“各位請看第三組疲勞測試數據對比。”他的聲音帶著技術人特有的堅定。
“這是我們優化后的方案,在模擬極端工況下的表現,循環壽命提升了百分之十七點三。”
我心里默念著數據,飛快地敲著鍵盤做記錄。
趙工的光點移動,落在一行小字上。
“數據來源,”他念道,“引自二零一零年北航王教授團隊的公開論文,《航空材料應力分析新探》第三期,第……”
他忽然頓住了。
我的心跳也跟著頓了一下。
激光筆的紅點在“第32頁”那幾個字上,定住了。
“孫琳?”趙工的聲音沒變調,他沒看我,眼睛還盯著屏幕,“這份材料是你準備的?”
“是…是我,趙工。”我一股疑慮涌上心頭。
“王教授那篇論文,”他轉過頭。
“發在《航空材料應力分析新探》上的,是第二期,第32頁。第三期是另一篇復合材料粘接的。”
我的腦子嗡的一聲。錯了?我明明核對過!
“數據源都標錯了?”趙工的聲音每個字都讓我感到尷尬。
“基礎工作這么馬虎?”
我下意識看向陳主任。他臉色鐵青,盯著屏幕上的錯誤標注。
整個會議室的目光,明里暗里,全掃到我身上,壓得我抬不起頭。
“會議暫停十分鐘!”陳主任站起身,“孫琳!你跟我出來!”
我幾乎是半癱狀態地跟著他走出會議室的門。
陳主任沒走遠,就在門口幾步遠的窗邊停下,轉過身。
“怎么回事?!”他壓著嗓子,“眼睛長哪兒去了?!那么醒目的期號頁碼,都能標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