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4
好大喜功,一上來就主動挑起戰端,結果沒討到便宜,在西州敗了,損兵折將吃了虧,一腔憤懣正沒chu1宣xie,只好chu在扶余國tou上。因為扶余國收了扶源國的糧shi,扶然國公然宣稱扶余國名為中立實則已然倒向扶源國。扶然國的西州之敗也是因為扶余國從中作梗。天地良心,扶源、扶然這兩國交惡了幾百年,從未止戈,雙方歷來各有輸贏,但從來不會把戰敗的責任推到已經委屈得不能再委屈的扶余國上。扶余只是戰場,是戰略緩沖地,只求茍延殘chuan。這是三國之間的默契,也是平衡的要dian。扶余國明白自己依附任何一方都代表著與另一方翻臉而不會有好結果。給扶余國施壓也等于把它推向敵人的懷抱,這一dian扶源國和扶然國也心知肚明。扶然新君也不是白癡,之所以打破慣例無中生有實在是因為戰敗后國nei的壓力太大。這一年扶然國nei頻發洪shui,糧shi減產,自己都不夠吃,本來就沒有余力救濟扶余。更糟的是,扶然新君的王位坐得并不穩當,其權威遭到了以其兄弟叔侄為代表的王室成員的威脅,這也是新君急于發動對外戰爭的n本原因。原本指望用一場勝利壓住蠢蠢yu動的反對勢力,沒想到卻是慘敗,讓其王位更加岌岌可危。扶然新君心慌得很,他需要盡快發動新的戰爭來轉移注意力,為自己爭取到坐穩王位的時間和資本。扶源對扶余的救濟成為最好的機會。自稱中立的鄰國與宿敵暗中勾結,這樣的消息足以激起扶然人的危機意識。至于會不會再次打敗,會不會就此將扶余bi1ru敵營,扶然新君暫時不去理會。如果保不住王位就會丟掉xg命,連命都沒了,以后的事就跟自己徹底無關了。與遠chu1的危局相比,yan前的危機才是亟待解決的關鍵,遠憂可以以后再想辦法應付。本著這樣的想法,扶然軍再次chu征,而這一次的目標不是扶源,而是扶余。
因為扶余的執意拒絕,扶源并沒有從一開始就chu兵幫助扶余。拒絕是一種姿態,向扶然國證明扶余國沒有絲毫與扶源國結盟的意思。也是為了再次表明中立的態度,洛義xia令扶余國與扶然國相鄰的七個州全不許抵抗,主動開城投降。如此天真的結果是,扶然軍不費chui灰之力就包圍了扶余國的國都。洛義派了七撥使者求和,全被扶然人砍了tou,其中一位還是扶余王室的一位老王叔。扶然人如此不留余地的行徑終于讓洛義看清了局面,急忙寫了結盟國書蓋上王印,派gong里武藝最gao的一隊護衛用最快的速度去向扶源國求援。
在扶源國援軍到來以前,扶余人必須誓死jian守國都。而另一邊,扶然新君xia了死令,要攻破國都,屠盡王室,將扶余國的半bi國土從此并ru扶然版圖。只有這樣的大勝能夠穩住新君的尊位。洛義這時才明白過來,這場兵禍n本不是外交誤會,而是存亡之爭。
扶余人盡了全力,王室雖然未被屠盡,幸存者也是寥寥,且皆為女眷。洛義受了重傷,奄奄一息地對扶源援軍的統帥說:“為保扶余國祚,王室男兒盡皆捐軀,現能承襲洛氏血脈者唯余孤之獨女穎兒。扶余已然凋敝,請將軍將穎兒帶回扶源國都。余、源兩國既已結盟,孤便將獨女托付于友bang,待穎兒長大誕育繼承人后,愿貴國能助其重整扶余,復興洛氏。孤死可瞑目矣。”
我還沒隨扶源軍離開扶余國都,洛義就死了,我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