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總,你支持繼續研發鈷酸鋰電池?”
作為廠里面唯二的鋰電池專家,林國棟這段時間都過得渾渾噩噩。
他是陸燃大哥陸光的研究生同學,本來是可以分配到中科院首都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工作的。
但是當陸光邀請他一起去搞鋰電池的產業化的時候,作為極端的鋰電池技術狂熱人才,毅然決然的放棄了研究總院的工作,加入珠江電池。
在他看來,索尼在1991年就把鋰電池給工業化生產了。
自己和陸光聯手,一定也有辦法填補華夏鋰電池的空白。
奈何出師未捷身先死,一場事故讓鋰電池研究陷入到了困境。
今天陸燃召開全齊員工大會,聽到要繼續搞鋰電池的消息的時候,他滿臉都是詫異和驚喜。
所以會議結束之后,他立馬就來到了陸燃的辦公室。
“ib今年推出來的thkpad
755cd,里面用的鋰電池據說要四五百美元一塊。”
“一塊電池的成本,就頂許多人一年的工資了。”
“索尼對外銷售的18650鋰電池,一粒的售價也是超過10美元。”
“我簡單的測算了一下,這里面的成本,材料費占比不到5。”
“剩下的更多的是研發攤銷費用和不良率高導致的額外成本。”
“我們要是把鋰電池搞出來,把價格打下來,絕對前途無量。”
公司除了陸燃自己,就數林國棟的專業水平最高。
陸燃肯定不能放他走。
而要留住林國棟這樣子的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順著他的心意去搞鋰電池。
這一點倒是完全跟陸燃自己的想法吻合在了一起。
“鋰電池的前景很好,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生產工藝復雜,良品率低,研發難度高。”
“稍不注意,生產的鋰電池就容易在使用過程中熱失控起火。”
林國棟擔心陸燃只是心血來潮,所以準備把鋰電池生產面臨的問題都說清楚。
“老林,我大學專業也是材料學,對索尼開發的鋰電池相關的論文和專利有專門的學習和研究。”
“其中有什么困難,我是非常清楚的。”
“我對如何改進這些工藝,專門做了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