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同學聚會安排在學校旁邊的一家星級酒店里頭。
這些事情自然由劉亦琳負責安排。
不過,陸燃原本就有點獨立特性,跟大家不是那么的熟悉。
最近幾個月又不在學校,同學感情就更加生疏了幾分。
再加上如今身份地位差距比較明顯,這聚會的氣氛,想要熱鬧起來就有點困難。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層次漸遠,無言以對。
后世的這句話,放在這個時候倒是非常的適合。
“這是我的名片,上面我辦公室的電話和公司的地址。”
“大家要是不嫌棄珠江電池是一家小作坊的話,隨時都可以過來上班。”
“其他的我不敢保證,待遇方面絕對不會虧待大家。”
“學校分配的國企開多少工資,到了珠江電池至少翻一倍,甚至翻兩倍都是有可能。”
既然沒有辦法像朋友一樣閑聊,那就直接繼續挖人吧。
一個班30人,三分之一繼續讀研,三分之一選擇出國深造,還有三分之一選擇就業。
所有人其實都已經有了去處。
不過陸燃覺得遲早會有人來珠江電池上班的。
特別是今后珠江電池成為華夏乃至全球最大的電池企業的時候,不管是行業內的影響力,還是工資待遇,都會非常的有吸引力。
再加上身處羊城這樣子的一線城市,機會還是很多的。
“陸燃,我要是去你們公司上班,每個月可以拿到多少錢啊?”
潘晶是班里面學習成績僅次于陸燃的學霸,直接保送研究生。
不過他的家庭條件比較差,下面還有好幾個弟弟妹妹在讀書。
本來學校保研的機會,他是有點糾結到底要不要放棄。
但是打聽了一下那些分配到材料廠的同學的工資,發現每個月多了那點錢,似乎也解決不了家里的問題。
再加上開明的父母支持他繼續讀研,所以他才準備留校讀研。
可是陸燃剛剛那么一介紹,他的內心立馬松動了。
“老潘,你要是加入珠江電池,基本工資可以直接給到2000元。”
“加上獎金和其他各種補貼的話,一年下來拿個3萬塊是不成問題的。”
陸燃可是知道潘晶原本是會一路讀博,最終成為學校在材料領域的一名優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