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嘉君”是一個營銷號。
達嘉,諧音“打假”,這也是達嘉君的主營方向,他專業打假各類名人。
有網絡教師,因學識淵博幾堂網絡課后迅速走紅;有帥氣小伙兒,因長相帥氣成為迷倒萬千少女的美夢;也有中專學生,在網絡上寫小說然后一書爆紅,被譽為文壇紫薇星……他們迅速成名,受到萬人追捧,而達嘉君就喜歡質疑這些“名人”。
信息化時代,流量就是金錢,很多素人一夜爆紅,成名后去當網紅,去直播帶貨。流量變成金錢,越來越多人趨之若鶩。
所以,這其中假的很多。
但也不乏有本事的天才。
可達嘉君認為,天才是稀缺的,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多人追捧和崇拜?更多都是虛假的幻想,再加上營銷的包裝,為的就是日后能將流量變現成金錢。
達嘉君曾經打假過一位才華橫溢的老師,那位老師直播授課,因為講課深入淺出,出口成章還能引經據典,引來不少網友學習和觀看,老師也一度成為網絡名人。
達嘉君團隊瞄準老師,認為其后必然有團隊推波助瀾。
深扒后還真發現老師背后有團隊,有人幫忙做教案,有人在網絡上營銷,老師只要在直播中見縫插針說出那些早已準備好的段子即可。
曾經一夜成名的博學教師光環一夜崩塌。
以至于大家都忘了,在老師成名前,他真的是一名老師。他的講課確實很好,偶爾引用經典不是問題。
他一夜爆紅的視頻是真實的。
只是后續各種資本介入,才有了包裝和營銷。
達嘉君不會在乎老師是不是真的博學,只要證明對方有團隊,有營銷,那他的完美光環就碎了。
達嘉君也能靠這波打假賺取流量。
這一招屢試不爽。人無完人,人生在世,沒有人是完美的,誰能經得起深扒訥?
哪怕那老師沒有教案、沒有團隊,達嘉君依然能找到他任何不完美的黑點。他的情感、他的家庭、他的過往……總有能讓人詬病的地方。
所以達嘉君至今都混得很不錯。
今天,團隊一如既往在網上尋找適合素材,達嘉君也翻了翻自己的微博私信,看看有沒有粉絲投稿。
顏兮在塞納河畔用河水計算的板書映入眼簾。
熱門旅游綜藝、學霸、漂亮美少女、熱點拉滿了。
【達嘉君!我要投稿!我一直在追《旅行》,還蠻好看的,顏兮在里面自我介紹是學生,但我看著看著,漸漸感覺不對……】
【顏兮今年二十,應該在讀大三,但哪有大學生畢業了還記得初中數學啊,這板書一眼假,像立人設!】
【而且周輕語說她是海大學生,我朋友也是海大的,海大有個校友app,記錄了在讀包括畢業的所有學生信息,我剛讓她查了一下,根本沒有顏兮這號人!】
哦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