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視劇,你小子演的最有感覺!
姜聞真不是自家丑孩子自家疼,他是真覺得郝運演的合他心意——能不合他心意嘛,屬性薅了那么多,輕而易舉就能演出姜聞的感覺。
有了姜蜀黍的肯定,郝運算是放心了不少。
電視劇播出后各路媒體上也出現了不少的評論文章。
甚至在未播出之前,蘇省衛視提前一個月放出預告的時候,就有不少媒體指手畫腳了。
他們大部分都是批評《血色浪漫》偶像化。
找郝運和孫荔,很難不讓人這么想。
孫荔在讓她一飛沖天的《玉觀音》里,演技“木”讓人很著急,比如經常出現的眼部特寫,眼睛大且無神,眼珠一動不動,但眼淚還會從這毫無情感儲備的眼睛里嘩嘩往外流。
還有她念書一樣說臺詞的方式,也給她貼上了偶像的標簽。
郝運就更不必說了,他雖然是個演電影的,但是在大部分的作品里都是綠葉一樣的存在。
而且,他的顏值太耀眼了。
對于偶像劇,那是看臉都能下飯的存在。
可是這種年代軍旅劇里頭,他就顯得是一個局外人,和這部劇的題材氛圍格格不入。
不過這種聲音,在電視劇播出之后就消散了很多。
郝運在這部劇明顯是有些扮丑了,膚色黑了不少——大概就是恢復到他剛入圈時候的水平。
而且言談舉止都非常的自然。
很明顯的就能體現出電影咖對電視劇那種降維打擊——不是所有的電影咖都能做到。
就連原著作者都良都認證了這一點。
原著作者都良在電視劇播出后,沒幾天就對導演滕溫寄開噴,說滕溫寄沒有真正理解原創劇本的內涵,拍出的電視劇曲解了原劇本的思想。
還說劇組沒有跟他商量,就直接修改了劇本,將一部年代劇硬是拍成了都市情感劇,讓他找不到一絲原著的痕跡。
從此不會再和滕溫寄合作。
不過,在記者問到他對郝運飾演的鐘躍民有什么看法的時候。
他倒是不吝贊賞了幾句。
說是郝運演出了那個年代年輕人的味道,就像是他記憶中的那些面孔一樣。
只是鐘躍民這張面孔更加的張揚和立體。
他一開始的時候支持郝運出演,一來是覺得郝運形象好,符合鐘躍民的人設,二來是郝運有身手,關鍵時候能夠練幾下子,看起來就像個打架泡妞的頑主。
結果郝運演出來的效果比他想的還要好。
演技非常到位,在一群比他年長的演員當中,絲毫不落下風,甚至和陳堡國、趙有亮、傅標等人對戲都能夠接得住。
最主要的是有那個味,就像是他真的經歷過那個年代一樣。
坦白的說,如果都良一個勁的在夸電視劇,那他的話聽聽也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