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口啊,大哥們,我新電影就是一青春校園片,拿到柏林電影節去首映,那也太離譜了。
這當中就有信息差了。
華語范圍大部分人都知道郝運拍了一部校園青春電影。
講的是年輕人談戀愛的故事。
小說賣了十萬多冊,已經算是正兒八經的暢銷書了。
郝運憑借版權分成,還有唱片收益,已經足夠還清從劉阿姨那邊借的五十萬。
但是柏林那邊沒看過小說,誤會就這么出現了。
主動邀請和被動申請不一樣,人家柏林電影節這么給面子,郝運也不能含糊。
他寫了一封信給柏林電影節組委會。
解釋了自己作為一個新導演,正在“勇于探索導演藝術的邊界”,新作確實不適合展映,但是下一部電影《爆裂鼓手》,一定會參加2006年的柏林電影節。
不過,明年2月份的柏林電影節,郝運還是決定去參加一下。
只是不會待完整個電影節,他主要就是去走個紅毯薅點屬性,刷個臉讓參加電影節的大佬們認識一下他。
這種國際知名度是別人求之不得的好東西。
說句不好聽的話,國外的月亮目前還是比較有市場,郝運想要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刷國際獎項是最快速的辦法。
票房是賣好資本,獎項是官方金身。
當你沒辦法改變環境,最好就是去適應環境,等到有實力的時候,再讓環境來適應你。
1月份的時候,由于印度洋海嘯,香江大球場舉辦了一場愛心無國界演藝界大匯演。
為了這事,房龍還趕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總部,以個人名義捐款50萬港元給東南亞受海嘯影響的地區。
演出也邀請郝運參加了。
但是郝運實在抽不開身,他總是請假,張季中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準假,但是該完成的進度他卻一點也不允許拖延。
所以郝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趕進度。
瘋狂的趕進度。
而且他還是導演加主演,經常有不少動作戲,每天累得回到酒店就倒頭睡。
只能說,如果是國內哪里有災情,讓他去慈善義演,他再忙都會跑過去盡一份力,國外的就算了吧——有些郭嘉甚至干過屠殺的事。
郝運有錢的話,還不如過年回村里孝敬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呢。
經濟不發達的地方,人越老就越是活的艱難。
郝運給村里修了條路,再給老人家發點過節費,誰也不能說他不是好人。
不過,有些八十歲的老人就過得很滋潤。
就比如金庸先生這樣,八十歲還到處跑,想著多賺點錢的人。
為了配合張季中炒作,金庸先生再一次的探班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