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那邊吵吵鬧鬧一個多月,就為了能選一個壓過安小曦的女演員。
棒棒不缺頂級女演員,但是要像安小曦這樣只有二十歲,還有不錯的演技,哪怕披著麻袋不化妝都很好看,這就很難了。
安小曦幾乎是素顏出鏡,棒棒這邊也不好畫的太精致。
不然人家到時候就說棒棒是靠化妝才贏得……那也不夠體面啊。
除了《跟蹤》,就是《門徒》,可是金馬獎一貫和金像獎要做區分,《門徒》的主場肯定在金像獎【注1】。
所以,本屆金馬獎就出現了內地作品提名無數的現象。
現在連最佳導演這種幾乎不讓內地染指的獎項,都被提名了四分之三。
灣灣電影人心里一個勁的悲涼。
好在……
李諳拿最佳導演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咱再不要臉一點,李諳最佳故事片也拿了就更完美了。
內地拿了個影后,拿了半個影帝。
最佳改編劇本是內地的,但是最佳原創劇本不是內地的,灣灣本地電影在金馬獎上至少沒有輸。
“安小姐來宣布吧。”李行1930年出生的人,已經77歲高齡,看了一眼結果,就笑呵呵的往邊上讓了一步。
他拿過九次金馬獎最佳影片,三次金馬獎最佳導演,在灣灣是妥妥的宗師級人物。
還有個比較傳奇的事,就是他爸活到了95歲,他媽也活到了95歲。
不少人覺得他活到95歲也沒問題。
現在雖然已經七八十了,但是身體還挺硬朗,去年金馬獎干了糊涂事,他也是被請出來幫忙洗地的。
不過,他并不知道李諳和郝運做了什么交易。
所以看到這個郝運越過李諳拿最佳導演,就覺得挺神奇的。
“第44屆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獲得者是郝運,恭喜!”
安小曦很高興是郝運拿獎,她的小奶音都有些飛揚。
臺下在鼓掌的時候,發出了一陣善意的笑聲。
至于郝運有沒有資格越過李諳拿最佳導演,這種事其實是沒有定論的。
《澀戒》得了威尼斯金獅,《斗牛》也拿過戛納的評審團獎。
三大電影節,威尼斯墊底。
李諳的執導已經登峰造極,但是郝運也是可圈可點。
更何況郝運才二十五、六歲。
年紀不是獲獎的理由,可是金馬獎每年都拿出來說的扶持新人,總不至于只是一句空話吧。
一個是詼諧抗日,一個是為焊奸張目,憑什么《斗牛》就比《澀戒》差。
你要是說湯瑋脫了,那奶牛也沒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