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甲能力方面,余宏同樣不想堆砌復雜的高成本技術。
他在新手禮包里初級材料學精通的底子上,決定在藥型罩的結構和材料上進行革新。
簡單說,就是通過優化炸藥錐形罩的設計,控制聚能射流的形成和侵徹效果,用相對簡單的工藝達到更強的穿透力。
不求干翻主戰坦克的最強護甲,只要能穩定打穿t72坦克的薄弱側后,或者把米格24這種皮糙肉厚的武裝直升機打殘打掉,那就已經足夠應付眼前的威脅了。
花小錢,辦大事,這是余宏目前最核心的指導思想。
所以,眼下重中之重的核心技術瓶頸,落在了制導系統上!
射程再遠,威力再大,打不中也是白搭,還得搭上火箭筒射手的命!
打不著敵人的火箭彈,那就是昂貴的信號彈。
相反,就算威力稍弱一點,射程稍微近一點。
只要能指哪打哪,甚至在惡劣戰場環境下實現一定程度的發射后不管。
即便一顆打不爆,老子堆數量,兩顆三顆,總能把那烏龜殼給它掀開。
制導,才是單兵導彈的靈魂!
是保障步兵能安心跟那些坦克飛機們平等對話的前提!
士兵們完全可以躲在掩體后,露頭發射導彈,然后迅速轉移,把風險降到最低。
紅外制導。
這個方向在70年代雖然算得上高精尖技術,但已經具備了工業化的基礎。
不像后世那些激光制導,毫米波雷達制導那么天馬行空的昂貴和精密。
他必須攻克這個難關!
幾天后,一列綠皮火車晃晃悠悠駛入帝都火車站。
林向東、張工、李工和王工四人,拖著行李,走出了嘈雜的出站口,神情各異。
其他三人多少帶著一絲終于回到熟悉環境的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