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來一步步見證自己研發的武器改變歷史的軌跡。
余宏的心態早已發生了轉變。
為國為民,才是吾輩穿越之幸,不枉來此間!
但興奮之后,余宏也迅速冷靜下來,開始思考目前裝備研發的瓶頸。
這次軍演,暴露出的問題其實也很明顯。
首先是107改進型火箭炮。
雖然經過他的優化,切尖三角翼提升氣動,優化發動機增加射程,再加上配備的云爆彈頭使其威力大增,在演習中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
但余宏很清楚,這種遠程火力覆蓋武器,其精度始終是老大難問題。
哪怕現在百公里偏差小于十五米,對付固定面目標已經綽綽有余。
可如果要對付移動目標,或在復雜環境下避免誤傷友軍,那現在的精度就遠遠不夠看了。
沒有制導系統,107改進型火箭炮,終究還是差上一籌。
107火箭炮全套資料中,并不包含任何適配的末制導彈頭技術資料。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給107改加上制導,那就得靠自己從頭開始研究了。
其次,是70改進型單兵導彈。
雖然那石破天驚的主動紅外制導,和輕便高效的小型云爆彈彈頭,已經足夠技驚四座。
但在實戰對抗坦克這種硬骨頭時,現有的改良破甲戰斗部,威力還是明顯不足。
這次演習中,之所以能取得戰果,很大程度上是藍軍措不及防,被打了個出其不意。
一旦對手熟悉了70改的特性,提前做好防護,比如給坦克的發動機排氣口加裝格柵,或者是在進攻時拉開距離,刻意保護側后這些薄弱點,那么70改導彈對坦克的威脅就會直線下降。
而且原70火箭破甲能力不足,雖經過余宏升級,仍未能本質上彌補。
想要真正能威脅到t-72正面裝甲,那就必須擁有更先進的破甲戰斗部設計。
但這玩意兒,系統同樣沒有直接提供,需要貢獻點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