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楠提醒:“劉奕邦,我覺得你想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的想法是好的,可不管做什么都要實事求是。內陸怎么能養海鮮呢?你可不要瞎胡鬧!”
于翠蓮也連連點頭:“咱們這邊要是能養海鮮,不就成了海邊了嗎?”
劉奕邦回答:“滄海桑田,你們以為數百萬年前或者更久之前這些地方是什么呢?正是地殼運動造成的。原來的大海變成了高山,原來的平地溝壑反倒成了海底,這有什么不可能的?”
“我可沒有胡亂說,省城的畜牧漁業研究學院一直在研究這個項目!海鮮品種的魚苗、蝦苗、蟹苗都是從我妹妹那邊進的!當時我妹妹為了支持西部開發,還提供了很多經費。”
“現在有成果了!我就想著把這事落實,到時候把專家請過來,根據咱們村子的情況再做安排。組織村子里的青壯年,開挖養殖海鮮的魚塘!”
于翠蓮和米小楠被劉奕邦說得一愣一愣的,貌似這事情有譜啊。
于翠蓮笑了笑:“村子里的青壯后生多,出力氣挖池塘完全沒問題。可搞養殖,需要買蝦苗、魚苗、蟹苗,還有飼料,這些都是錢。”
劉奕邦當然考慮到這個問題了:“其實這事也許不難,當年是我妹妹支持他們搞研究,提供了大量經費。現在有了成果,當然要選擇試驗基地。我去找教授,把這個實驗基地就放在咱們村。”
“咱們只出勞動力,不出錢,養殖成功了,咱們村就跟著擴大養殖,增加收入。如果不成功,咱們再想其他辦法,反正也不虧錢,也不耽誤種地。”
于翠蓮聽到這話大受震撼,到底是上面來的干部,能從上面搞到資源,這就是好領導。
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這些留守的農民,真的窮得只剩下力氣了!如果能用力氣換個賺錢的辦法,那還不得拼盡全力啊?
“劉鎮長,您放心!等我回村里之后,保證做好村民的工作,一定會讓大家跟著一起干。”
劉奕邦笑了笑:“到時候還需要你和村干部們一起支持我的工作!咱們實事求是,尋找另一條賺錢的路子。”
米小楠安靜地看著劉奕邦自信十足、神采奕奕的樣子,不知道為何,心跳加速。
米小楠說:“其實我現在已經沒事了,要不要出院?”
“不行!”劉奕邦和于翠蓮異口同聲,“必須觀察一晚,如果明天不發燒了,再回去!”
“好,我聽你們的!”米小楠回答,“正好是周末,不用上課!明天出院,休息一天,后天就能正式上課了!”
劉奕邦回去之后,用鎮政府的固定電話給家里打電話。
不是不想用手機,而是這邊的信號不好!有時候打不通,就算打通了,說話也斷斷續續的。
“美蘭,我現在已經考察結束!”劉奕邦說,“正準備開展工作,遇到了一個高中同學,在我工作的八巷村當支教老師!”
“剛去的,還是以前去的?”劉美蘭被嚇了一跳,連忙問。
劉奕邦回答:“從前年就開始在這邊支教,再過
4個月就滿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