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昊表情嚴肅,迅速將后世的資料在腦中過了一遍,開口說到:
"我建議采用分層加工和多次熱處理相結合的工藝。首先進行粗加工,然后進行第一次熱處理消除內應力,再進行"
面試官們眼前一亮,這個建議確實很有技術含量。
"另外,"鄭昊繼續說,"我認為我們應該開發一套完整的測量和檢驗體系。不能只依賴傳統的量具,要建立標準的測量環境,使用更精密的測量設備。"
"你說的測量環境是指什么?"技術專家追問。
"恒溫恒濕的測量室,所有的精密測量都必須在這種環境下進行,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這個建議讓在座的專家都有些驚訝。
恒溫恒濕測量室的概念,在1970年還很超前,一般只有最先進的實驗室才會考慮。
"還有嗎?"陳工程師問道。
鄭昊想了想,決定再說一個更大膽的建議:
"我還建議引入統計過程控制的概念。不能等產品做出來再檢驗,而應該在加工過程中就進行實時監控。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工藝偏差,預防質量問題的發生。"
這話一出,面試室里的氣氛突然變得微妙起來。
陳工程師皺了皺眉:"統計過程控制?這是什么概念?"
鄭昊意識到自己可能說得太超前了,但話已出口,只能硬著頭皮解釋:
"就是用數學統計的方法來控制生產過程。通過收集加工數據,繪制控制圖,當數據出現異常趨勢時,就及時調整工藝參數"
"停!"左邊的軍裝領導突然打斷了他,"這些理論你是從哪里學來的?"
鄭昊心里一沉,知道問題來了,當下的時代,與國際交流基本閉塞,一不小心就可能觸及紅線。
"這這是我平時思考總結出來的。"
"思考總結?"軍裝領導的語氣變得嚴厲,"一個四級技工,能思考出這么復雜的理論?你是不是接觸過什么外國資料?"
"沒有,我沒有接觸過任何外國資料。"鄭昊趕緊否認。
"那你這些想法是從哪里來的?"另一個軍裝領導也開始質疑,"恒溫恒濕實驗室,統計過程控制,這些概念連我們的技術專家都不一定了解,你一個四級技工怎么會知道?"
面試室里的氣氛變得很緊張。
鄭昊感受到了五道審視的目光,心里開始著急。
"我我平時喜歡鉆研技術,經常思考一些問題"
"思考?"陳工程師的語氣也變得冷淡,"小同志,做技術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你提出的這些概念,雖然聽起來很先進,但脫離了我們的實際情況。"
"可是這些方法確實可以提高質量"鄭昊試圖解釋。
"夠了!"軍裝領導拍了拍桌子,"你的技術水平雖然不錯,但思想有問題!"
"我的思想沒有問題!"鄭昊有些激動,"我只是想把工作做得更好!"
"更好?"陳工程師冷笑,"你覺得我們現在的技術不好嗎?你覺得我們這些搞了十幾年技術的人還不如你一個四級技工?"
鄭昊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