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鄭昊修好拖拉機的事傳遍了整個村子,連帶著今天一早就有幾個村民路過時朝這邊張望,臉上都帶著幾分好奇和敬畏。
"昊子,過來吃飯。"母親李秀花的聲音從廚房傳來,帶著幾分難得的輕松。自從兒子證明了自己的本事,她這心里的石頭也算是落了地。
鄭昊走進廚房,發現今天的早飯比平時豐盛了不少。除了慣常的地瓜糊豆,竟然還有兩個煎雞蛋和一小碟咸菜。
"媽,這"
"昨天你爹高興,特意讓我煎的。"李秀花笑著解釋,"說咱家兒子個個都有出息了。"
正說著,鄭大山從外面走了進來,臉上還帶著昨天勝利后的余韻:"昊子,今個兒鎮上農機站的劉師傅要過來,專門找你商量事。"
鄭昊夾起一塊咸菜,點了點頭:"爹,你昨天說的收費標準,我琢磨了一夜。"
"哦?說說你的想法。"鄭大山在桌邊坐下,端起茶缸。
"修理費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鄭昊放下筷子,認真道,"太高了鄉親們承受不起,太低了又顯得咱的手藝不值錢。"
鄭大山若有所思地點頭:"有道理。那具體怎么個收法?"
"拖拉機這種大家伙,一般故障五毛到兩塊,復雜故障最多不超過十塊。一些小農具的鐵活兒,看情況收個工本費。"鄭昊頓了頓,"關鍵是要讓鄉親們覺得劃算,修比買新的強。"
這個時代的拖拉機屬于稀有物品,不,叫史詩級物品也不為過。
價格高昂,還容易損壞,配件極其難買,農忙前壞了,農忙完了都不一定能運過來。
"嗯,這個分寸拿捏得不錯。"鄭大山滿意地點頭,"既幫了鄉親們,也讓咱家有個額外收入。"
正說著,院門外傳來說話聲。鄭昊走到窗邊一看,正是昨天農機站的劉師傅,還帶著兩個陌生人。
"大山哥在家嗎?"劉師傅在院門外扯著嗓子喊。
鄭大山連忙起身:"來了來了!"
三人進了院子,劉師傅滿臉笑容地介紹:"大山哥,昊子,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咱們鎮供銷社的王主任,這位是隔壁王家莊的老支書。"
鄭昊仔細打量著來人。王主任四十多歲,穿著一身半新的中山裝,臉上帶著商人特有的精明。王家莊的老支書年紀更大一些,皮膚黝黑,手上滿是老繭,一看就是地道的莊稼人。
"昊子,昨天的事我都聽劉師傅說了。"王主任主動握手,"真是后生可畏啊!我今天來是想和你談個合作。"
"王主任請說。"
"是這樣,咱們供銷社收購站每個月都要處理不少壞掉的拖拉機配件,以前都是當廢鐵賣了。聽說你手藝好,想問問能不能修復一些還有用的?"
鄭昊眼前一亮。這可是個不錯的門路,既能練手,又能有穩定收入。
"當然可以,不過我得先看看貨再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