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青點回來后,鄭昊心里一直琢磨著蔬菜大棚的事,但這么大的事,不能一個人悶頭干,得跟家里人商量商量。
第二天晚上,鄭昊邀請了三個哥哥聚餐,主動提起了這事。
"爹,我想跟你們商量個事。"鄭昊看著正在抽旱煙的父親。
"啥事?"鄭大山吐了口煙霧,"說吧。"
鄭昊將昨天晚上晚上在知青點討論的事復述了一遍。
聽完,炕上的氣氛立刻變了。母親李秀花停下了手里的針線活,三個哥哥也都抬起頭看著鄭昊。
"蔬菜大棚?"大哥鄭建國皺了皺眉頭,"昊子,你說的是啥玩意?"
鄭昊將重點放在了講述張國強提到的長春大棚技術,以及自己設想的循環農業模式。
"用竹子搭架子,上面蓋塑料薄膜,冬天也能種菜?"二哥鄭建軍搖搖頭,"昊子,你這不是在做夢吧?"
"不是做夢,長春那邊真的有成功的例子。"鄭昊認真地說,"而且咱們可以小規模試驗,成功了再推廣。"
三哥鄭國慶也開口了:"就算真能種出菜來,那能有多少?夠干啥的?"
"三哥,你別小看這個。"鄭昊解釋道,"一畝地的大棚,冬天能產菜兩三千斤。這些菜,好的可以賣錢,爛葉子可以喂豬,豬糞又能當肥料。這是個循環。"
父親鄭大山聽著,沒有立刻表態,而是繼續抽著煙。
"昊子,這事兒聽起來是不錯。"大哥鄭建國想了想,"可咱們哪有錢買那個塑料薄膜?那東西看樣貴得很。"
"錢的事我來想辦法。"鄭昊說,"我攢了點錢,應該夠搞個小試驗的。"
"就算有錢買塑料薄膜,那咱們會搭大棚嗎?"二哥鄭建軍問了個實際問題,"別到時候搭不起來,材料都浪費了。"
"搭大棚不難,主要就是用竹竿做骨架。"鄭昊回答,"咱們村里的木匠劉師傅手藝好,可以請他幫忙設計。"
這些東西鄭昊腦中都有原型,即便最差的情況,失敗幾次就能制作出來。
"那萬一搭起來了,菜種不活呢?"三哥鄭國慶又提出了疑問,"冬天那么冷,真的能長菜?"
"這個確實是個風險。"鄭昊承認,"但長春那邊成功了,說明技術上是可行的。而且咱們可以先種些容易活的菜,比如白菜、黃瓜什么的。"
母親李秀花一直在聽,這時候開口了:"昊子,你這想法是好的,可媽擔心一個事。"
"啥事,媽?"
"萬一被人舉報說你搞投機倒把咋辦?"母親的擔心很實際,"現在這個時候,搞新花樣容易惹麻煩。"
這話一出,屋里安靜了。確實,任何超出常規的做法都可能招來風險。
"媽說得對。"大哥鄭建國點點頭,"咱們得小心這個。昊子,你想過沒有,村里的那個付家一直跟我們不對付,他們抓住這個把柄,咱們家可就麻煩了。"
"我想過這個問題。"鄭昊說,"所以咱們得打著為集體增收的旗號,而且要從小規模開始。只要不是私人牟利,應該問題不大。"
"可誰知道付司令他們會怎么解釋?"二哥鄭建軍擔心地說,"那家伙本來就跟咱們家不對付。"
父親鄭大山這時候開口了:"昊子,你說的這個,具大棚體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