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基礎坑挖好了,竹竿也處理完畢,開始搭建第一個拱架。
"大家注意看好了。"劉明華拿著兩根竹竿做示范,"這是關鍵步驟。"
他把兩根竹竿的底部分別插入兩個相對的基礎坑中,然后慢慢彎曲到中間。
"要慢一點,不能急。"劉明華小心翼翼地操作著,"竹竿雖然有韌性,但是彎得太快也會折斷。"
兩根竹竿在頂部交匯,形成了一個標準的拱形。
"哇!"圍觀的村民發出驚嘆聲。
"真的成拱形了!"
"看起來還挺好看的。"
"這就是一個拱架。"劉明華用繩子臨時固定住頂部,"然后用鋼絲加固,再填土固定基礎。"
"看起來不難啊。"有村民說。
"確實不難,但是要注意弧度。"鄭昊用尺子測量著拱架的高度,"頂部高度必須是25米,誤差不能超過5厘米。"
"為什么這么嚴格?"
"因為薄膜是按照這個尺寸設計的。"劉明華解釋道,"高了低了都鋪不好。"
測量合格后,開始用鋼絲加固拱架。鋼絲從底部繞到頂部,再繞回底部,形成一個穩固的結構。
"這鋼絲真結實。"鄭建國拉了拉鋼絲,"繃得緊緊的。"
"這是專用的鍍鋅鋼絲,不會生銹。"劉明華說,"可以用很多年。"
第一個拱架搭建完成后,開始搭建第二個。有了第一個的經驗,第二個速度明顯快了很多。
"熟能生巧。"老王頭笑著說,"這第二個比第一個標準多了。"
"是啊,找到感覺了。"
隨著拱架一個個搭建起來,大棚的雛形開始顯現。26個拱架整齊地排列著,遠遠看去很壯觀。
"真像個房子的骨架。"小妹鄭麗拍著手說,"就是沒有墻和頂。"
"等鋪上薄膜就有了。"鄭昊摸摸妹妹的頭,"到時候就是一個透明的房子。"
正在大家干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付司令又出現了。
"喲,還真搭起來了?"他陰陽怪氣地說,"看起來挺像那么回事的。"
"當然像回事。"老王頭不客氣地說,"這是科學技術,不是胡鬧。"
"科學技術?"付司令冷笑,"我看就是瞎折騰。這些竹竿能管用嗎?一陣大風就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