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從現在開始記錄。"鄭昊說,"每天的溫度、濕度、澆水情況、蔬菜生長情況,都詳細記下來。"
"對,還要記錄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劉明華興奮起來,"這樣一來,我們就有了投稿,我們愿意發表。
看完信,鄭昊心里既感動又慚愧的。錢總編不僅關心翻譯工作,還對大棚項目很感興趣,甚至愿意幫忙宣傳。
但是反觀自己,這都快半個月了,才剛下筆。
"寫的啥?"母親好奇地問。
"催我快點翻譯,還說要是大棚成功了,可以幫我們宣傳。"鄭昊簡單說了一下。
"那你趕緊翻譯吧。"母親催促道,"人家這么關心你,可不能讓人家失望。"
"知道了。"鄭昊點點頭,心里卻在想別的事情。
下午,鄭昊和劉明華開始改造通風口。原來只有一個通風口,現在要增加到三個,分別設在大棚的兩端和中間。
"這樣空氣就能形成對流。"劉明華一邊干活一邊與鄭昊閑聊,"濕度就不會太高了。"
"還是孟大爺有經驗。"鄭昊感慨道,"雖然沒搞過大棚,但種地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是啊,我們搞技術的,也要多向他們學習。"劉明華說,"他們的經驗很寶貴。"
改造通風口花了兩個小時,效果立竿見影。大棚里的空氣明顯流動起來,薄膜上的水珠也減少了很多。
"這下應該好多了。"鄭昊擦著汗說。
回到家里,鄭昊坐在桌前繼續翻譯工作。錢總編的催促讓他有些緊迫感,必須加快進度了。
午后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稿紙上,鄭昊專心致志地翻譯著。這本機械制造手冊的內容對他來說并不難,主要是工作量大,需要耐心。
翻譯工作雖然枯燥,但鄭昊做得很認真。每一個術語都要準確,每一個句子都要通順。這不僅關系到報酬,更關系到國家工業的發展。
傍晚時分,劉明華又來檢查大棚情況。
"辣椒苗恢復了不少。"他高興地說,"看來排水和通風的改進很有效。"
"太好了。"鄭昊也很高興,"咱們的第一次技術改進成功了。"
"對了,我把今天的情況都記錄下來了。"劉明華拿出記錄本,"溫度、濕度、通風改造、辣椒苗的恢復情況,都詳細記錄了。"
"辛苦你了。"鄭昊翻看著記錄,"這些資料以后肯定會大放異彩。"
夜幕降臨,鄭昊在煤油燈下繼續翻譯工,必須得加快進度了,不能辜負錢總編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