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雞舍,還需要準備什么?"
"飼料配方、防疫措施、銷售渠道"劉明華掰著手指頭算,"事情還不少呢。"
"飼料不是問題,大棚的廢料加上一些糧食就行。"鄭昊說,"防疫可以請村里的獸醫指導。"
"銷售呢?"
"雞蛋好賣,縣城、村里都有需求。"鄭昊對這個很有信心,"就算不賣出去,就當我請村里人吃雞蛋了。"
兩人正聊得起勁,父親鄭大山從地里回來了。
"你們在商量什么?"父親看到他們畫的圖紙。
"爹,我們想養雞。"鄭昊把想法說了一遍。
鄭大山聽完,眉頭皺了起來:"養這么多只雞?你們懂嗎?"
"不懂可以學啊。"鄭昊說,"老王頭愿意教我們。"
"可是你們已經在搞大棚了,再搞養雞,不會太分散精力嗎?"父親擔心地說。
這個擔心很有道理。鄭昊想了想,說:"爹,您說得對。不過養雞和大棚可以相互促進,不是單獨的項目。"
"怎么相互促進?"
"大棚的廢料喂雞,雞糞當大棚的肥料。"鄭昊解釋道,"而且養雞的收入可以補貼大棚的運營成本。"
鄭大山聽了,點點頭:"這個道理倒是說得通。不過投資要多少?"
"建雞舍大概需要20塊錢,買雞苗30塊錢左右吧。"鄭昊算了一下,"總共50塊錢左右。"
"50塊錢不少啊。"鄭大山有些心疼,"要是失敗了咋辦?"
"不會失敗的。"鄭昊信心滿滿,"我有翻譯的收入,虧得起。"
聽到翻譯收入,鄭大山的態度軟化了一些。確實,兒子現在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可以承擔一些風險。
"行,那你放手去干吧,你還有三個哥哥呢"鄭大山拍了拍鄭昊的肩膀。
"到時候肯定需要大哥他們來幫忙。"鄭昊說,"建雞舍需要人手,管理也需要人幫忙。"
"那收益怎么分配?"
這個問題鄭昊想過。按理說,投資是他出的,但是勞動力是全村的。
"投資我出,我們家拿一成。"鄭昊將自己想法說出,雖然少了些,但他的目標不是西堯村,也不是梨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