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棚后,王師傅和陳技術員準備返回縣城。臨別前,大家圍坐在院子里聊天。
"昊子,這兩天的見聞讓我感觸很深。"王師傅取出大煙槍磕了兩下,"你這個項目讓我想起了很多事情。"
"什么事情?"鄭昊好奇地問。
"我想起了我們國家工業發展的歷程。"王師傅深深吸了一口煙,"建國以來,我們一直在追趕先進國家的技術水平。"
"王師傅,您覺得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怎么樣?"張國強問。
王師傅沉默了一會兒,然后搖了搖頭:"說實話,差距還很大。特別是精密機械制造方面。"
"有多大差距?"劉明華也很關心這個話題。
"拿我們廠來說,最先進的設備還是五十年代從蘇聯引進的。"王師傅說,"現在這情況,蘇聯的新設備我們都買不到了,更別說西方的先進設備。"
鄭昊陷入沉默,70年代已經與曾經的老大哥陳兵邊境,中國的機械化之路舉步維艱。
"那我們自己不能制造嗎?"趙順問。
"能制造,但質量和精度差得遠。"王師傅嘆了口氣,"就拿車床來說,我們能做出來,但精度比人家差十倍不止。"
"師傅,那外國的設備到底先進在哪里?"鄭昊問。
"太多了。"王師傅來了精神,"首先是材料,人家的鋼材質量就比我們好。其次是加工工藝,人家的熱處理技術、表面處理技術都比我們先進。"
"還有呢?"
"最重要的是設計理念。"王師傅說,"人家的設備設計得很科學,每個部件都經過精確計算,我們很多時候還是憑經驗。"
陳技術員也插話道:"就拿農機來說,我們的拖拉機能用,但故障率高,壽命短。人家的拖拉機用十年都沒問題。"
"那我們什么時候能趕上?"王家祥問。
王師傅搖搖頭:"這個很難說。技術積累需要時間,人才培養也需要時間。"
"但是有一點我很欣慰。"王師傅看著鄭昊,"像昊子這樣的年輕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還有創新精神。如果這樣的人才多一些,我們趕超先進國家就有希望了。"
"師傅過獎了。"鄭昊謙虛地說。
"不是過獎,是實話。"王師傅認真地說,"你這個農業項目,從技術思路到實施,都體現了工業化的特點。"
"農業也好,工業也好,現代化的本質是一樣的,都需要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
"師傅,你覺得我們國家的工業發展方向是什么?"鄭昊雖然知道后世幾十年的發展路線,此刻也只能裝作懵懂。
王師傅想了想:"我覺得有幾個方向。第一是提高基礎工業水平,比如鋼鐵、化工、機械制造。第二是發展精密制造技術。第三是培養技術人才。"
"精密制造技術?"張國強不太理解。
"就是能夠制造高精度、高質量產品的技術。"王師傅解釋道,"比如精密機床、精密儀器、精密零件。這些是工業發展的基礎。"
"那我們現在的水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