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怎么改進?"王師青感興趣地問道。
"我再給市出版社翻譯德國機械時,見到一種新型設備,叫滾齒機。"鄭昊邊寫邊畫。
"滾齒機?"這下幾位老師傅都疑惑了,"那是什么東西?加工起來能比臥式銑床快么?"
這也不能怪幾個老師傅沒聽過,滾齒機是專門用來加工齒輪的專用設備,加工精度高,速度快。
但當下可能只有東北的幾個大型重工廠可能有這東西,像臨市這種小地方,估計得改開后,才可能用上,目前只能用臥式銑床。
用臥式銑床加工齒輪,數量少倒無所謂,但面對當下這種上千的齒輪的情況,加工一個齒輪時,每完成齒輪上的一個齒,都要重新調整對刀。循環往復,工作量十分恐怖,這才是王科長和陳主任頭疼的原因。
鄭昊撓了撓頭,前世他參與過萬能銑床改造成滾齒機的研究,剛才在車間里他看到除了臥式銑床,還有三臺萬能銑床,這正是改造成滾齒機的好設備。
不過現在已經時隔多年,他一邊畫一邊修改,在眾人好奇的圍觀下,他終于將大概的成品和思路寫了下來。
"這個滾齒機的原理是這樣的"鄭昊指著自己畫的圖,"它用一個叫做滾刀的刀具,能夠連續不斷地切削齒輪。不像銑床那樣需要每個齒都單獨加工。"
王師青瞇著眼睛看著圖紙:"小鄭,你這個想法很有意思。但是這個滾刀怎么做?誰來做?萬一失敗了怎么辦?"
"是啊,"張永康搖搖頭,"我干了十年機床加工,從來沒聽說過這種設備。這種改造風險太大,萬一把萬能銑床改壞了,損失可就大了。"
劉建設推推眼鏡,顯得比較謹慎:"理論上聽起來不錯,但實際操作起來肯定很復雜。而且時間這么緊,萬一改造失敗,影響整個任務完成。"
"我也覺得有些冒險。"馬建軍說道,"萬能銑床是廠里的重要設備,隨便改動會不會有問題?"
鄭昊看出大家的顧慮,連忙解釋:"滾刀的制作確實是個難點,但我覺得可以先從簡單的開始。比如這些標準模數的齒輪,我們可以先做幾把滾刀試試。"
"關鍵是我們有沒有這個技術實力。"張永康還是有些擔心,"萬一失敗了,耽誤了工期,誰負責?"
張斌聽著大家的討論,陷入了思考。半晌,他開口道:"大家的擔心都有道理。這樣吧,我們分兩路進行。"
他指著圖紙說道:"王師青和劉建設,你們繼續用臥式銑床按傳統方法加工,主要負責數量大的標準齒輪。張永康和馬建軍,你們協助小鄭進行滾齒機改造試驗,主要試驗那些小模數的復雜齒輪。"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張斌繼續說道,"即使滾齒機改造失敗,我們還有傳統方法保底。大家加加班,一個月時間還是能完成任務的。而如果滾齒機成功了,我們就能大大提高效率。"
王師青點點頭:"這個安排比較穩妥。我和小劉先按老辦法干,保證基本任務完成。"
"我也同意。"劉建設說道,"先保證任務完成,再考慮技術創新。"
張永康雖然心里還有疑慮,但看到張科長已經決定了,也只能點頭:"那行,我跟小鄭試試這個滾齒機。不過我先說明,我對這種新設備不懂,只能打打下手。"
馬建軍倒是顯得有些興奮:"改造機床我能幫忙。電氣部分的改動我比較熟悉。而且萬一改壞了,我也能修回來。"
"好。"張斌最后確定了分工,"王師青和劉建設負責傳統加工,保證基本任務。鄭昊、張永康、馬建軍負責滾齒機改造試驗。兩條腿走路,確保萬無一失。"
"什么時候開始?"王師青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