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正在工作的滾齒機,心里五味雜陳。
想起前幾天,他頂著巨大的壓力把鄭昊招進廠里,那時候受到了多少質疑和反對。
當時在廠務會上,幾個車間主任都反對招收鄭昊。
"王廠長,這個小伙子雖然有點本事,但年紀太輕,資歷太淺。"二車間主任老趙當時就說,"咱們廠要的是穩定可靠的技術骨干,不是什么奇思妙想的年輕人。"
"就是。"三車間主任老孫也附和道,"而且他只是個四級工,咱廠子又不缺這種水平的。憑什么一進廠就拿這么高的工資?這對其他工人不公平。"
只有技術科科長張斌,堅持地站在王廠長這邊:"小鄭會德語翻譯,能修德國機械,你們還有誰會?"
面對這些質疑,王廠長當時力排眾議:
"同志們,我們搞工業的,最需要的就是技術人才。這個小鄭不但會德語,還有實際的技術能力,這樣的人才不能錯過。"
"可是廠里不是您一個人說了算啊。"老趙當時有些不服氣,"我們這么多年的老師傅,難道還比不上一個毛頭小子?"
"我不是搞一言堂。"王廠長當時耐心解釋,"但是作為廠長,我有責任為廠里引進人才。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我們不能總是抱著老經驗不放。"
當時還有人質疑上級會不會有意見。
畢竟鄭昊的年齡資歷,都不太符合常規。
但王廠長堅持了自己的判斷,力排眾議,說先給鄭昊一個月的試用期,上級要是查下來,自己一人承擔。他看中的不是鄭昊的資歷,而是他身上那種對技術的敏感和創新精神。
當然試用期這事,王廠長和張斌都沒有提起,他們兩個都相信鄭昊的實力。
現在,事實證明了他的眼光。
"小鄭,"王廠長走到鄭昊面前,"你這個滾齒機改造,給廠里解決了大問題。"
"這是我應該做的。"鄭昊謙虛地說道。
"不,這不是應該做的,這是創新。"王廠長認真地說道,"技術創新是推動生產發展的根本動力。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叫技術人才。"
張斌在旁邊也點頭贊同:"是啊,小鄭這個滾齒機改造,不但解決了當前的生產難題,還為我們以后接類似訂單提供了技術保障。"
"那其他車間的師傅們怎么說?"王廠長問道。
"都服氣了。"王師青緩過神來,"剛才其它車間也派人過來看了,這不一個個的都跑回去給車間主任報信去了。"
王廠長滿意地點點頭。
他當初承受的壓力,現在看來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