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70年代的技術術語相對簡單,不像后來那么復雜。
他一邊看資料,一邊回憶前世接觸過的類似設備。
壓力容器這種設備,常見的問題無非是焊縫質量、材料疲勞、密封性能等幾個方面。
德國人的技術雖然先進,但在實際應用中也會遇到各種問題。
"明天就看德國專家具體提什么問題了。"鄭昊合上資料,準備休息。
第二天一早,整個石化機廠都緊張起來。
廠門口拉起了橫幅:"熱烈歡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技術專家蒞臨指導"。
劉建華一大早就在廠門口等候,鄭昊也被要求穿上了最整齊的工作服。
上午九點半,一輛黑色的伏爾加轎車駛進了廠區。
車上下來三個外國人: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戴著黑框眼鏡,一看就是技術專家的模樣;另外兩個相對年輕一些,手里拿著各種儀器箱。
"歡迎,歡迎!"劉建華連忙上前握手。
領頭的德國專家看了看四周,用德語說了一句什么。
鄭昊立刻上前,用流利的德語回答:"漢斯·穆勒博士,歡迎您來到石化機廠。我是鄭昊,今天為您擔任翻譯。"
德國專家明顯一愣,沒想到這個年輕的中國人德語說得這么標準。
"您的德語很好。"穆勒博士用德語稱贊道,"在哪里學的?"
"自學的。"鄭昊流利的地回答,"我們工人熱愛學習。"
旁邊的劉建華雖然聽不懂德語,但看到德國專家臉上的表情,知道鄭昊的表現不錯,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氣。
"額,德國專家說的什么?"劉建華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