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怎么做?"劉明華拿出紙筆準備記錄,"我要詳細記錄下來,向市里匯報。"
"第一,立即打開所有通風口,讓空氣流通起來,"鄭昊開始詳細指導,"第二,用干布把大棚內壁的水珠擦干凈,減少濕度來源。第三,暫停澆水三天,讓土壤濕度降下來。"
"第四,"鄭昊繼續說道,"到縣城買石硫合劑,按照1:200的比例稀釋后噴灑在植物葉面上,每隔三天噴一次,連續噴三次。"
"石硫合劑?"趙順問道,"這個哪里有賣?"
"縣農藥站應該有,"鄭昊說道,"這是最常用的殺菌劑。記住,噴藥要選擇晴天的傍晚,避開中午的強光,防止藥害。"
在鄭昊和劉明華的指導下,村民們立即行動起來。男人們負責擦拭大棚內壁,女人們負責清理病葉,張國強和趙順騎自行車到縣城購買農藥。
"鄭昊,你的技術水平讓我很佩服,"劉明華說道,"這次要不是你及時發現問題,損失會很大。我一定要在技術報告中詳細記錄這次的處理經驗。"
"昊子,你懂得真多,"張國強佩服地說道,"這些技術我們在學校里都沒學過。"
"主要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鄭昊說道,"大棚種植是個系統工程,不僅要考慮植物的生長需求,還要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
忙活了一下午,大棚的通風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空氣中的霉味也淡了很多。鄭昊趁著空閑,又和劉明華、張國強一起去看了看循環農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養雞場。
五十只雞現在已經長得挺肥的,雞蛋產量也不錯。但是鄭昊發現了一個問題:"飼料是不是不夠用了"
"確實,"張國強點頭,"大棚的蔬菜邊角料、壞葉子這些,越來越供不應求了。村民們看到蔬菜大棚效果好,都想學著種,能用來喂雞的菜葉就更少了。"
"是啊,"趙順也說道,"現在五十只雞,每天要消耗不少飼料。如果要擴大養殖規模,飼料問題必須解決。"
鄭昊在雞舍里轉了一圈,腦中開始琢磨解決方案。現在的飼料主要是蔬菜邊角料加上一些谷糠,營養成分還不夠全面,而且數量也有限。
鄭昊想了想,決定用生物飼料試試。
"明華,你覺得用其他原料做飼料怎么樣?"鄭昊問道,"比如骨頭、秸稈、樹葉這些?"
"骨頭?"劉明華有些疑惑,"骨頭太硬了,雞怎么吃?而且從營養學角度,骨頭主要是鈣質,蛋白質含量不高。"
"如果把骨頭粉碎成粉末呢?"鄭昊說道,"骨粉含有豐富的鈣質和一定的蛋白質,是很好的飼料添加劑。關鍵是要和其他原料配合。"
"可是怎么粉碎?"張國強問道,"用錘子敲?"
"暫時只能用土辦法,"鄭昊說道,"用大錘把骨頭敲碎,再和剁碎的秸稈混合,進行生物發酵。發酵后的飼料營養價值會大大提高。"
"這個想法有意思,"劉明華眼前一亮,"生物發酵確實能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
"關鍵是要有足夠的原料,"鄭昊說道,"骨頭可以去肉聯廠買,秸稈我們這里有的是。"
傍晚時分,三個哥哥都趕了過來。鄭昊把飼料發酵的想法詳細說了一遍,然后從口袋里掏出了一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