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成功的第二天,815項目的食堂破天荒地開了一次“慶功宴”。
說是宴,其實也就是大白饅頭管夠,外加一盆平日里見不到葷腥的豬肉白菜燉粉條。但這對于連續熬了一個星期大夜,幾乎是靠著肉包子和革命意志頂下來的攻關小組來說,不亞于滿漢全席。
氣氛熱烈得像是過年。
劉天柱端著一個搪瓷缸子,里面泡著他自己帶來的好酒,滿面紅光地在人群里穿梭。他不再是那個板著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老師傅,倒像是個四處炫耀自家孩子考了第一名的老父親。
“小張,來,喝一杯”劉天柱走到小張面前,缸子一舉,“你們組這次是頭功!用那什么哦對,我老劉服氣!”
小張臉漲得通紅,趕忙站起來,端著自己的飯碗:“劉師傅,您可別這么說,都是鄭組長指揮得好,我們就是跑跑腿。”
“嘿,你小子還謙虛上了。”劉天柱把缸子跟他手里的飯碗碰了一下,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功是功,過是過。以前是我老頭子思想僵化,認死理。以后,鄭組長指東,我老劉絕不往西。誰要是再對鄭組長的方案有半點懷疑,先過我這關!”
他這話聲音不小,半個食堂都聽見了。錢浩和孫宇正埋頭猛吃,聽到這話,扒飯的動作都慢了半拍,對視一眼,臉上都有點訕訕的。前些天,他倆就是最主要的懷疑者。
鄭昊端著碗,笑著走過來:“劉師傅,您再說下去,我這組長可就當不下去了,壓力太大了。”
“哎,這叫什么話!”劉天柱一瞪眼,“這不叫壓力,這叫動力!!”
他這番話說得實在,周圍的人都善意地笑了起來。一場技術上的勝利,不僅解決了難題,更徹底地融合了人心。之前那種若有若無的隔閡與猜忌,在絕對的技術實力面前,煙消云散。
李偉業總工和秦志處長坐在主桌,看著這熱火朝天的景象,心里也是感慨萬千。
“老秦,你看這氣氛。”李偉業夾了一筷子粉條,吃得津津有味,“這才是搞技術攻關該有的樣子。有爭論,有分歧,但最終能擰成一股繩。”
秦志點點頭,目光落在鄭昊身上:“這個鄭昊,不簡單啊。技術上是尖兵,管理上也是一把好手。你看他,沒講半句空話大話,就把幾個不同專業、性格各異的人捏合到了一起。劉天柱這塊最硬的骨頭,都被他給啃下來了。”
“是啊。”李偉業放下筷子,神情嚴肅了些,“所以,我跟上面匯報的時候,提了一個建議。”
“什么建議?”秦志來了興趣。
“我們的815項目,”李偉業壓低了聲音,“步進電機的問題只是第一關。要真正實現高精度數控,核心是控制系統,是大腦!我們現在的計算機,還是電子管和晶體管混用的大家伙,運算速度和穩定性都差得遠。要想追上世界先進水平,必須一步到位,直接上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秦志倒吸一口涼氣。這個詞在當時,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還屬于高精尖的科技前沿,神秘又遙遠。國內雖然有少數研究所在攻關,但離產業化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集成電路。”李偉業的眼神里透著一股瘋狂的執著,“我知道這很難,簡直是異想天開。但我們有鄭昊。他能提出s曲線和微步驅動,就證明他的知識儲備,遠超我們想象。我們不能把他這把最鋒利的尖刀,只用在解剖一只麻雀上。”
秦志沉默了。他明白李偉業的意思。s曲線的成功,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窺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如果還按照以前的步子慢慢走,那才是對人才和機遇最大的浪費。
“你的意思是,把項目升級,上報院長,搞聯合行動?”秦志問。
“沒錯!”李偉業一拍大腿,“我已經把報告遞上去了。學校非常重視,連夜開了會。就在今天早上,批復下來了。”
他從隨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一份紅頭文件,遞給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