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真有這樣的準備了?”
“有了,閣老,無非一死就是!”朱瞻墡淡然一笑,淡然處之,“千秋功過自有后人評說,春秋會記住,孤是善是惡,是明主還是昏君,皇爺爺雖遠在漠北,也會支持我。”
楊士奇聞言,大為震動!
他不敢相信,這般話,能是一位少年說出來的。
果真是天佑大明!
上天真賜予了大明一位可旺三代的雄主圣君。
“老臣楊士奇,三拜殿下——!”
“閣老不必如……”
“不——!”
朱瞻墡還未說完,就被楊士奇打斷,“不可,殿下一定要受老臣這三拜!老臣若不是年紀大了,已到了辭官歸隱的年齡,不然一定要做殿下手中改革最為鋒利的利刃,可惜老臣生也逢時,也不逢時……”
“這鋒利的改革利刃,還是讓于謙,讓王陽明來做吧!”
“殿下,于謙跟王陽明都是大才,他們都可為大明開萬世太平,老臣退下來后,一定要召他們即刻入閣!”
“好——!”朱瞻墡點點頭答應,上前親自將楊士奇攙扶起身,“閣老不必如此大禮,孤就打算等你們三楊一退休,就讓于謙先拜內閣首輔,然后王陽明先做閣員。”
“呵呵,好好好。”楊士奇連道了三聲好,滿面笑容,“殿下既然什么都考慮好了,老臣也就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了,大明未來可期,永樂盛世必將再上一個臺階。”
目送著楊閣老離開。
朱瞻墡這就前往了火器司。
等到臨近黃昏他才返回御書房。
朱瞻墡快速傳膳,吃了一點東西后。
就又開始處理起公務來。
這桌子上還放著朱棣送來的幾封密信。
朱瞻墡打開一封封看完后。
沉思片刻,
輕聲念叨,
“皇爺爺是要我依照于謙之前寫過的《平戎策》,再拿出一份治理蒙古的方略嗎?”
“這個東西還真不好拿辦法!”
“我找找于謙那個……,似乎就在這里。”
朱瞻墡起身開始翻找起身后的書柜來。
終于在一堆奏折中,找到了當年于謙寫的《平戎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