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江映梨看向余旅長,他神色未變,站在車門邊,未說同意,也未拒絕。
“余慶,這事是大事,等我們回去和你媽商量商量,準備一下,過兩天再來。”
成年人的過兩天,就是婉拒。
“對,過兩天再來,姐姐也準備準備。”
江映梨揉著他的腦袋,安撫。
余慶信了,松開手一步三回頭的上車,車門關上,隔絕他依依不舍的目光。
吉普車駛離,江映梨松了口氣,在旅長面前出了頭掛了名,以后也算有個靠山。
入夜。
袁硯舟回軍區(qū),余旅長在他辦公室看著軍區(qū)的報告。
推開門進去,袁硯舟見到他,并沒有詫異,道:“旅長,余慶送回去了?”
人都來了峻州,肯定要來軍區(qū)看看。
他們軍區(qū)已經派人和公安合作調查,怕這事是敵特組織派來的人。
余旅長放下報告,點頭,止不住夸贊,
“送回去了,多虧了那江知青,不然這孩子找不回來還不知道怎么跟他媽交代,這江知青當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下一秒,他提到正事:“你這報告上提議軍區(qū)研究所搬遷,公開軍區(qū)?袁團長,是什么理由讓你冒這么大的險?”
袁硯舟敬了個軍禮,“國內形勢越來越嚴重,很多專家被下放,軍區(qū)內的研究員也在擔心。”
“并且,軍區(qū)士兵常年駐扎在此,一年見不到親人孩子幾面,對士兵的積極性有打擊。”
“所以我提議,讓研究所搬遷至更隱蔽之處,開放軍區(qū),建立家屬院,讓士兵們的親人、孩子來隨軍,增加活力。”
余旅長點頭,他知道常年見不到老婆孩子有多難,也清楚國內科研專家舉步維艱的困境。
但專家的安全和科研創(chuàng)新不能停止,落后就要挨打的俗話華國已經經歷了太多次。
“你有合適的選址嗎?”
袁硯舟點頭,上前從紅木柜里取出地圖,是峻州全地的。
他指著畫了紅圓圈的山頭,又抽出一份比例尺更大的圖紙,拿出鉛筆在山腰處畫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