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學們此起彼伏的歡呼聲與熱烈的掌聲中,袁寶深切感受到大家對舞蹈的熾熱渴望。
面對那一雙雙滿含期待與熱情的眼睛,袁寶鄭重地點點頭,欣然應允:“行!
以后每周咱們舞蹈社活動,我就把今天跳的敦煌舞、孔雀舞和拉丁恰恰,按順序教給大家。”
此言一出,練功房里瞬間沸騰,同學們興奮地歡呼雀躍,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喜悅。
這一次,袁寶先從古典敦煌舞教起。
她耐心地講解每一個動作的要領,手臂如何像飄帶般輕柔地伸展,身體怎樣隨著節奏婉轉地扭動,眼神又該如何傳達出敦煌舞獨有的韻味。
同學們學得格外認真,目不轉睛地盯著袁寶的每一個示范動作,隨后便努力模仿。
盡管一開始,大家的動作略顯生硬和笨拙,但沒有一個人輕言放棄。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問題也接踵而至。
有的同學肢體協調性較差,總是跟不上節奏;有的同學在做一些高難度動作時,因缺乏自信而畏畏縮縮。
比如在學習敦煌舞的“反彈琵琶”
動作時,不少同學手臂的角度和力度總是把握不好,嘗試了多次都無法達到理想效果,臉上漸漸露出沮喪的神情。
袁寶見狀,并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她逐個走到同學們身邊,手把手地糾正他們的動作,輕聲細語地給予鼓勵:“別著急,慢慢來,這個動作確實有難度,但只要多練習,你們一定可以做好的。”
為了鼓勵同學們,袁寶跟同學講述了自己之前學習舞蹈的時候:“我剛開始學習舞蹈的時候,真的是從最基礎的身體控制練起。
那時候,每一個抬手、每一次轉身,都要對著鏡子反復練習無數遍。”
她輕輕抬起手臂,做出一個標準的舞蹈起勢,接著說道,“就像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要控制好肌肉的發力、肢體的角度,做到流暢又自然,可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的。”
同學們都聽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袁寶,仿佛能透過她的講述,看到那個在舞蹈教室里揮灑汗水的身影。
“后來,當身體控制漸漸熟練,更難的是賦予舞蹈韻味。”
袁寶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韻味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讓舞蹈從平凡變得動人。
為了找到那種獨特的韻味,我不斷地揣摩舞蹈所表達的情感,去了解不同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涵。
就拿敦煌舞來說,我查閱了大量關于敦煌文化的資料,去感受古代絲綢之路的繁華,體會飛天仙女的靈動與神秘,才慢慢在舞蹈中融入了那股獨特的韻味。”
說到這里,袁寶頓了頓,目光掃過同學們充滿好奇與敬佩的臉龐,笑著問道:“大家想想,你們覺得要怎么才能把這些舞蹈的韻味學到位呢?”
王語欣第一個舉手,迫不及待地說道:“是不是要多了解舞蹈背后的故事呀?”
袁寶贊許地點點頭:“沒錯,了解舞蹈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能幫你們更好地理解舞蹈的情感。
但除此之外,還要用心去感受音樂。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每一段旋律、每一個節奏,都在訴說著不同的情緒。
你們在練習的時候,閉上眼睛,讓音樂在心中流淌,再用身體去回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