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美這段時間生意穩(wěn)有升,營業(yè)額節(jié)節(jié)攀升,很快在金縣做到了龍頭老大。
唯一美不足的是桃源蜜桃的產(chǎn)量沒有增加,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王大春那神秘的玉葫蘆每天只能產(chǎn)生一滴綠液。
不過靠著桃源蜜桃口碑的廣告效應(yīng),果美的整體收益還是漲了不少,王大春悶聲發(fā)大財,經(jīng)過一次分成,兜里已經(jīng)有幾十萬的存款了。
看著銀行卡那一長串的零,王大春嘴都快咧到耳根了。
這么多的錢他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這幾日,村里的桃子也逐漸成熟,村民們都涌到桃園,體會著豐收的喜悅。
王大春眉頭卻皺了起來,他在琢磨等桃子罷市以后,他憑啥賺錢。
如果不能持續(xù)給果美帶來經(jīng)濟效益,李若曦憑啥還給自己分紅?
李若曦如果不帶自己玩,那豈不是又回到了解放前。
“該死的李得財,也太不是人了。”就在王大春陷入沉思的時候,李嬸罵罵咧咧迎面走了過來。
“咋了李嬸?”王大春疑惑問道。
“大春啊,我是在罵李得財,那雜碎今年桃子的收購價只給毛一斤,這也太坑了。”李嬸憤憤不平的說道。
“只給毛一斤?”
往年的桃子都是一塊一斤收購的,物價飛漲的今天,怎么反而價格降了。
“是啊,就那李得財還挑三揀四的,說桃子個頭小,賣相不好啥的,我看干脆改名李缺德好了。”
李嬸口罵罵咧咧,很是氣憤,也難怪,桃源村一年四季最大一筆收入就是桃子了,如果賣不上好價錢,這一年損失就大了。
“李得財在哪?走,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