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花沒有說走就走,她依舊留在村里等承包制和養殖進行得有條不紊才離開,讓大隊長不至于過于擔心,吃不下飯,再瘦個四五斤。
田芝芝知道張全貴要離開去外邊做生意,心中期待這事,不過她這次忍住不同旁人叨叨這事。
張全貴也忍住這事不告訴任何人,每天同田芝芝下地干活,又同她養殖雞鴨。
社員們還深受特殊時期的影響,就是村干部都有人不敢多養殖牲畜,生怕影響自已和自家人。
余下的牲畜豬、雞和鴨幼崽都被張桃花和大隊長以及吳會計三家分了去。
張桃花沒有空養,不過弄了不少米糠和豬飼料回來,張全貴與田芝芝夫妻就決定出勞動力,拿三成,七成給張桃花拿。
張桃花見他們夫妻都商量好怎么分,她也不會虧,她沒有異議,直接同意。
年底社員們收了自家糧食,按照人頭湊集交給糧食站的糧食,大隊長和張桃花又將上半年的工分清算給大家,還將上交收購站余下的肉平均分配給每戶。
不需要賺工分,小學教師工資就變成發工資,學校里有學費和政府補貼,大隊再出點錢,小學還是可以繼續搬下去。
飼養場就不一樣了,每家每戶都養殖,各家管各家的,還有算工分也不怎么可行。
以前糧食等農副品都是先國家,再集體,最后是個人,現在給一部分給國家就是個人,大隊壓根存不到多少物資和錢票。
但飼養場是個好地方,挺適合養殖的,還有大隊的五個魚塘,這都是不能荒廢的。
村公所會議上。
張桃花提議:
“田地都能承包出去,飼養場和魚塘也都是可以的。”
一個個都沉默,可以是可以,可有人愿意冒險?
張桃花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