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古元大師轉(zhuǎn)頭向姬瑤仙子示意了一眼。姬瑤仙子立刻行動起來,她凝聚起一絲神念,化作一道游離的光芒,瞬間來到了雷功所在的地方。在那里,雷功正盤膝虛浮在古洞之中,他正在運轉(zhuǎn)九天神雷訣化雷引虛之術,借助瑤池之力療傷。
雖然療傷并不涉及修行本身,但雷功的傷勢恢復卻有些緩慢。他心中充滿了焦慮,擔心自己無法及時恢復,影響到風塵的行動。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感受到了一道游離的神念靠近了自己。他心中不解,眉頭緊皺,以為是風塵出了什么狀況。但當他抓住那道神念,一道道信息傳入心頭時,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機會難得,小風子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跟他相比,我雷功這點隱患又算得了什么?”雷功喃喃自語道。他心中已經(jīng)有了決定,無論自己的傷勢如何,只要能夠恢復行動能力,他就要立刻返回雷鳴山修復大陣。畢竟,風塵的未來比什么都重要。他不能讓自己的傷勢成為阻礙風塵發(fā)展的絆腳石。
基于這樣的想法,雷功不再顧及自身的傷勢。他深知,只要能夠盡快恢復行動能力,回到雷鳴山修復大陣,消除隱患就足夠了。在他心中,風塵的地位無比重要。作為老友的遺孤和未來的希望,他愿意為了風塵的未來付出一切代價。
古元大師也明白這一點。她之所以將丑話說在前頭,只是為了提醒雷功可能存在的風險。但真正的情況未必如此,說不定并沒有后患也未可知。因此,她決定全力支持風塵和雷功的行動,希望他們能夠帶給瑤池派一個光明的未來。
唰~
同樣是一絲神念,自雷功手中閃動而出,一抹雷霆破空而出,哧啦一聲,電光疾馳,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那雷霆一閃之間便穿越重重虛空,直抵瑤池仙境。姬瑤仙子見狀,抬手一招,那雷霆所攜帶的靈訊便化作一道流光,輕飄飄地落入她的掌心。
待靈訊入心,姬瑤仙子輕啟朱唇,微微點頭,隨即向古元大師投去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雷功已然從靈訊中了解了大概情況,他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古元大師助他療傷。對于將來可能存在的隱患,雷功更是以自身名譽擔保,他以及整個霹靂堂絕不會對此事有絲毫怨言。同時,他也承諾絕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與瑤池為難,更不會因此事在玄門中抹黑什么。他必定會恪守承諾,不做有損瑤池以及古元大師的任何之事。
“嗯。”得到了雷功的保證,古元大師點了點頭,臉上的表情似乎輕松了許多。他當即伸手一揮,一股無形的氣浪自他掌心涌出,向四方吹起。這氣浪雖然強勁,但卻十分柔和,只是將周圍的云霧吹散了一些,同時觸碰到瑤池四周正布置太陰大陣的眾人身上。在這股氣浪的吹拂下,眾人自封的無感六識盡數(shù)解除,他們紛紛睜開眼睛,露出疑惑的神色。
“師叔這是”
“師祖?”
“”
眾人紛紛看向古元大師,眼中滿是詢問之色。以瑤臺三圣為首,剩下的九天元君也各自露出疑惑的表情。他們彼此對視一眼,似乎都在猜測古元大師此舉的用意。然而,古元大師卻并未多做解釋,只是淡淡地瞥了他們一眼,便轉(zhuǎn)身繼續(xù)他的療傷之事。
“你們且退出去吧。”古元大師的聲音平靜而堅定,似乎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眾人一時之間有些不明所以,紛紛轉(zhuǎn)頭看向姬瑤仙子。姬瑤仙子見狀,微微頷首,示意眾人按照古元大師的吩咐行事。于是,眾人雖然心中仍有疑惑,但還是齊聲應諾,隨后在姬瑤仙子一指點出之下,一絲靈光進到了太陰圖譜之中。玄陰子作為主導,引領眾人各自收陣,太陰大陣緩緩收攏,最終消失在虛空之中。
一切完畢后,眾人一齊對著古元大師以及姬瑤仙子先后施禮,隨后緩緩退了出去。他們雖然心中仍有諸多不解,但也明白此時并非追問之時。畢竟,古元大師與姬瑤仙子都是他們敬仰的前輩高人,他們的決定自有其深意。而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遵從吩咐,靜待后續(xù)的發(fā)展。
此時的古元大師,面容之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黯然,似乎在懷念著那個曾經(jīng)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弟子。她曾經(jīng)傾注了無數(shù)心血,將那個小小的孩童養(yǎng)育成人,并悉心教授,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能夠體會。身為授業(yè)恩師,她對弟子的感情深厚無比,這份情感,外人自然無法理解。
眼下,那個打傷她弟子、使其根基崩壞的罪魁禍首就在瑤池之中。然而,為了整個宗門的利益,古元大師卻不得不放下心中的芥蒂,助其一臂之力。雖然她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但既然已經(jīng)答應了下來,她自然會全力以赴。畢竟,古元大師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不會因為個人的恩怨而影響到大局。
緩了片刻,古元大師深吸一口氣,周身一震,兩只手在xiong前快速劃過。隨著她手中掐動印訣,整個瑤池似乎都隨之震動起來。只見瑤池中的每一處都綻放出光華,星星點點卻漫天匯集,直到在瑤池的上空聚攏成一片遮天的光幕。古元大師這才放下雙手,眼中閃過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堅定和決心。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后面更精彩!
抬眼看了看四周,古元大師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復雜的情緒。她轉(zhuǎn)頭看向瑤池中的仙花底部,那里正有雷功在等候。太陰本源的古洞之內(nèi),雷功也同樣抬頭望向天空,雖然看不到外面的景象,但他卻能憑借神念感知到發(fā)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