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安、謝向文和陳晨三個人,都是忽然被“請”到樂娛來的,當時場面一度混亂,但實際上并不能把他們怎樣,談了一輪簽約無果,便把他們關在內部觀影廳里看電影打發時間。
三人各自抱一桶爆米花,陳晨小聲把周老師的布局給他們講了一遍,黎安咬著手指憋笑,然后施施然的挑了部喜劇讓工作人員播放,仨人跟著劇情笑得前仰后合,一邊笑一邊慨嘆周老師不愧是周老師,論演技……生意人曾競怎么可能是他這個前職業演員的對手?
再說《秦將》那部小說兩百多萬字,真拍電影的話,改劇本都要改半年,如果真是從一年前開始籌略也罷,問題是從來就沒開始過!搜集版權就是那位淳哥的個人愛好,跟集郵、炒股沒啥區別,誰說他買版權就是打算拍電影了?十年內能否排上計劃都未可知,大概率炒幾輪口碑就會轉手賣出去,難為曾競還為此讓自己大制作驟然停擺兩個月。
知道真相的曾老板恐怕眼淚都會掉下來。
當晚曾競和周子鶴一起請他們吃了頓飯,飯桌上只說之前的所有合約一概作廢,黎安先拍《霍去病》,《秦將》的一切事儀待定,曾競看黎安的眼神古怪,居然有些愛憐又同情的意味,并且還稍微安慰他幾句不要擔心違約金之類的話,《霍去病》之后大家也算自己人,以后有什么難處盡可以來找他云云。
周老板在一旁冷嘲熱諷:“人家男友就坐在這里,誰跟你就自己人了?”
曾競自覺占了便宜,且周老板心有不甘,只哈哈一笑并不放在心上。
黎安低垂眉眼抿緊嘴唇確保自己不要當場笑出聲來,心想憑他們周老師這個演技跟調性,在《霍去病》里演個老謀深算的漢武帝倒蠻合適,就是不知道那樣曾競會不會被活活氣死。
《霍去病》正式開機之后,黎安和謝向文一起進組,兩人都覺十分震撼,無論劇情、置景、還是組劇規模,都可以實打實的用“恢弘”兩個字來形容。
周老師作為監制全程跟組,曾競大約因為不放心黎安臨場表現,先頭半個月也沒敢離開,每個畫面拍攝數條,監控器后面都有好幾個腦袋杵在那里嚴陣以待。
霍去病的一生走的都是大男主a
href="
tart="_bnk"爽文路線,號稱a
href="
"
tart="_bnk"西漢外掛級武將,憑一己之力開辟絲綢之路,24歲時因為上帝查殺bug英年早逝。
但其實這么說很不客觀,霍的母親與衛子夫同樣女奴出身,只是運氣沒有衛皇后那么好,霍去病不僅是私生子,母親生他后又嫁給一陳姓小吏,他連生父是誰都不知道,從小也沒少被主家苛待,一直長到近十歲才逐漸被舅舅衛青關照,并受到了帝后的寵愛。
他出身不好,成長環境苛刻,卻在少年判逆期驟然掉進福山糖海,身邊不是大將軍衛青的諄諄教導,就是身為帝后的姨夫、姨母驕縱寵溺,這些人不僅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中龍鳳,更給了他不計上限的寵愛,霍去病是飛揚跋扈的天之驕子,但十七歲便上陣殺敵,大家都知道他善長奔襲殺敵、孤軍深入,后世把這種打法稱為“戰術”,但換個角度去看,這種不要命的打法也能說明霍本身就是有性格缺陷的人。
他確實幸運,但卻未必幸福,心里有光的人都惜命向生,而他十幾歲就敢在最前鋒沖擊敵營,在尸山血海里砍擊敵人時連自己的生命都視同草芥。
人何以不畏死?只因不貪生。
這一點恐怕沒人能比黎安更加體會深刻,他從霍十六歲開始演起,妝后更顯面目稚嫩,可他的神情目光卻并不是單純的驕縱囂張,這樣的霍去病有些像十八九歲時跟在白墨身邊的“小野貓”,他被刻意養得即鋒利又隱忍,他清楚自己什么身份,對下懂得用張揚個性保護自己,對上也知道該怎么討好逢迎。
霍的童年缺陷從未被治愈,所以他的精神也再沒有成長,雖然二十二歲就官同大將軍,相當于除漢武帝外的國家最高軍事統帥,可仍然能干出憑一時義憤當著皇帝面射殺大功臣李廣之子的蠢事,可見其性格心智何等偏頗!
因為這個事情,歷史上對霍去病之死才有了被漢武帝絞殺一說。
但這部電影采納了另外一個突發心臟病猝死的版本……黎安拿著劇本推了推謝向文,猶豫著問:“猝死很凄美嗎?這不撲通一下倒地就完了嗎?腳本要放三個慢鏡,我第一次死在電影里,有點害羞呀……”
謝向文舉著陽傘低頭看了眼他手里的分鏡本,想了想,一本正經道:“我們《利刃》的教官說,當兵上戰場能留個全尸就都挺美的,我看你這……你要嫌單調,就多蹬兩下腿吧?!?/p>
四目相對,倆人笑得十分促狹,黎安找準狀態入戲極快,謝向文在旁邊的話,他出戲比入戲還快,經常鏡頭前后判若兩人,如同人格也可以切換一樣彪悍。
大家都說他很會演,由其是角seqing緒的抒發,神情的表達,非常具有層次感,無論是少年的判逆、青年的囂張與壓抑,都能讓人感同身受,連死亡那一瞬間,眼里的不解與釋然都格外震撼人心。
但為什么會演?卻是黎安自己的小秘密。
過往經歷如宿命一般烙印至他的血脈,既然無法遺忘,那就物盡其用吧。
開春之后《霍去病》順利殺青,謝向文的《利刃》因為即將開播迎來一波推廣,黎安和他身份對調,戴個口罩像小尾巴一樣跟在他身后,撐傘、遞水、當助理、逛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