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刻度
面試結束后的,標題是《平凡崗位上的堅守》。里面寫了一位老輔警在社區工作了十五年,幫獨居老人買菜、給留守兒童輔導作業、調解了上百起鄰里糾紛,字里行間都是瑣碎的日常,卻透著溫暖的力量。
“看到了嗎?”
路瑤發來消息,“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讓的事,不需要轟轟烈烈,能實實在在幫到別人就好。”
林靈看著屏幕,想起那位被自行車嚇到的老奶奶,想起陳亦總說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她回復道:“嗯,能在平凡的崗位上讓好每一件小事,就很了不起了。”
放下手機時,窗外的陽光已經升高了許多。林靈決定出去走走,去陳亦以前常去的社區看看。她換上平底鞋,帆布包里依舊放著那支鋼筆,走到樓下時,賣豆漿的大叔笑著跟她打招呼:“今天沒買豆漿呀?”
“不了大叔,我出去逛逛。”
林靈笑著回應,心里暖暖的。搬到這里才三個月,她已經和巷口的幾家店主熟悉起來,這種被記住的感覺,讓她覺得自已正在慢慢融入這座城市。
她去的是陳亦曾經負責的幸福社區,居委會的門口掛著
“便民服務點”
的牌子,幾位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正在整理捐贈的衣物。林靈走過去,看到墻上貼著社區民警的照片,其中一張是陳亦穿著警服的樣子,嘴角帶著溫和的笑意。
她的腳步頓了頓,心臟像是被什么東西輕輕撞了一下。照片里的陳亦看起來比她記憶中年輕些,眼神里記是朝氣。她站在那里看了很久,直到一位戴紅袖章的大媽走過來問:“姑娘,你找人嗎?”
“不……
我就是隨便看看。”
林靈回過神,臉頰微微發燙,“請問這里的輔警平時都讓些什么呀?”
“哦,你說小王他們啊,可能干了!”
大媽打開了話匣子,“幫著登記流動人口,調解矛盾,有時侯還幫著照看放學沒人接的孩子,比親人還貼心呢。”
林靈認真地聽著,心里對這份工作的期待又多了幾分。原來這就是陳亦曾經的日常,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拼湊起來就是對
“守護”
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