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8相比殲-7,更大也更重!
空間都有了明顯的變大。
“根據我計算,殲-8搭載的兩臺發動機,可以比渦噴-13更大一些,單臺重量可以增重200kg,最大推力則是可以提升1噸!”陳羽說道。
很明顯,單臺重量增重200kg,但是推力可以提升1噸,這無疑推力提升非常顯著,這可以賦予殲-8更強的動力,更快的速度,使殲-8具備更強的超視距作戰能力。
“陳羽同志,你敢保證?”顧誦分略微皺了皺眉頭。
其他人眼中都帶著不信之色,覺得是陳羽在吹牛。
發動機的改進,哪有那么容易。
陳羽點點頭道:“我對于渦噴-13很熟悉,沒有人比我對渦噴-13更熟悉了!”
“它完全有潛力,進行深度挖掘。”
陳羽心中,其實更加傾向于研制更先進的渦扇發動機。
渦噴發動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油耗高以及重量重。
在燃油經濟上,顯然不如渦扇發動機。
這一點從以后,航空發動機都轉向渦扇發動機,便可以看得出來,渦扇發動機取代渦噴發動機是大勢所趨。
不過現在,中國的工業水平,不足以制造先進的渦扇發動機。
哪怕陳羽設計出一款先進的渦扇發動機,中國也制造不出來。
其他人,哪怕是負責航空發動機方面的人,也說不出什么話來。
事實上,要不是陳羽太年輕,他就是真正的專家級。
“除此之外,脈沖多普勒雷達方面,殲-7的限制擺在那里,我們采用的是50千克重的雷達,從而不影響飛機的機動性。而殲-82可以裝備中型雷達,根據我計算,殲-82完全可以裝備160千克級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探測距離可達70~100k,可同時跟蹤4~6個目標,并引導空空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甚至可以讓殲-82具備可靠的中距空戰能力。”
陳羽說道:“還有我們完全可以進一步改進火控計算機、數據鏈等,使得殲-82型的整體航電系統更先進。”
“再有就是氣動局部優化,比如雷達罩外形優化,減少空氣阻力,改善高速飛行時的雷達罩激波影響。”陳羽針對于氣動布局提出優化建議,“還有進氣道微調,進氣口唇緣修行,可以優化高速進氣效率,以及負面層隔板調整,可以改善發動機進氣穩定性,減少湍流。”
“武器外掛方面,我覺得應該新增中距空空導彈掛點。”陳羽提到了武器掛點的問題。
負責武器外掛方面的‘劉華強’皺著眉頭道,“陳羽同志,現在我們就只有近距空空導彈,考慮中距空空導彈,未免太久遠了吧,誰知道我們中國什么時候才能研制出中距空空導彈。”
“現在我們是只有近距空空導彈,但是我們以后肯定會研制出中距空空導彈,畢竟殲-82型是要服役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我們設計時必須考慮更遠,現在我們不考慮,以后研制出中距空空導彈,怎么辦?”陳羽道,“改變掛架,那是會對氣動產生影響,還不如現在就考慮在前!”
技術交流會,變成了爭吵。
但是正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大家吵著吵著,漸漸地被陳羽表現出來的技術深度與廣度給折服了。
他們終于明白,為何陳羽的畢業設計能夠搞出殲-7改。
顧誦分也很是詫異。
他已經盡可能高估陳羽,但是到了現在,他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陳羽。
陳羽此時表現出來的,那真的是多面手,各方面都非常精通。
思索之后,顧誦分決定支持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