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也是。”
林商月悵然,忽的理解了與林參絮在考前最后一次相見時,她的那副難掩惆悵又強裝淡然的表情。原來是在重新面對自己過去的失敗。
對于自己從來沒經歷過的事,林商月無法違心的說自己能夠感同身受,但她想,這種感覺顯然并不好受。
失敗的記憶會讓人心生恐懼,類似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邏輯。
人一旦在某處失敗過,留下一些心理陰影恐怕是難免的事。除非
除非在同一個問題上,能夠重新去戰勝原本的困局,要么徹底的跨過去,要么全然的接受現實。
問題在于,這兩種面對失敗的方式,林參絮似乎都沒有做到。
這大概便是她所謂的“困住”。
紙上談兵自然是相當容易。“正確”的話任誰都會說。
但真要去具體的解決,又談何容易?
如何直面自己內心的畏懼情緒,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個人的問題。因為,并沒有其他人可以去替他人解決啊
所有的困難,能夠開導自己,拯救自己的人,歸根結底,只有自己。
林商月嘆氣,問道:“所以,你真的喜歡現在的這個專業嗎?”
林參絮點頭。
那就夠了。
雖然過去已經無法改變,林參絮其人估計也難以再去承受再來一次的壓力。但起碼,眼前還能有一點兒值得喜歡的東西。林商月稍稍感到寬心了一些。
-
隨之而來的是再尋常不過的軍訓,以及大學生活的開始。平日里,二人各有各的課程,各有各的作業與匯報,還各有各的社交圈子。
區別于中學時代幾乎相同的交際圈與極度相似的備考生活,在上了大學之后,大家就好像是被生活強行分支了出去,不再同路,開始各自去追尋自己的生活。
這大概就是成長不可避免的情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環境,即便親密如情侶,也無法做到時時刻刻黏在一塊兒,共享一切生活。
林商月對此心知肚明,但即便二人各有各的生活,戀愛也依然還在穩定的進行著。
或許是下課了之后到隔壁的某校串門,或許是一起品鑒你我學校的食堂,亦或者是期末周的時候共同在圖書館的一樓,一邊看湖里的天鵝悠游自在,一邊緊張兮兮的復習
大學生活雖偶有緊張,但底色總歸還是純粹。雖然林商月一開始常常覺得提及f大只會戳到林參絮的痛處,讓她時不時就想起自己過往失敗過的傷心事,但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林商月覺得,林參絮對此似乎并沒有表露出什么難過的情緒。
至于她內心怎么想,那恐怕也只有她自己清楚了。看她的狀態還算不錯,原本在學校一事上總是小心翼翼的林商月也漸漸地放寬了心,像過往分享日常一樣,漸漸地同她談起自己的校園生活。
可能是f大校園里可愛的小貓,食堂出現的新菜,春日盛開的櫻花,夏夜宿舍樓下花壇的蟲鳴,秋天的滿地落葉,冬日的
蠶(十五)
蠶的幼蟲期會有4次蛻皮。
“小時候養蠶時,每一次看蠶的蛻皮,都覺得它們好辛苦。蛻到一半的時候,可以看見蠶原本的舊皮包裹著白胖的蟲體,緊繃繃的。
就像一些難以改變的觀念,總是會束縛著人。隨著個體的不斷成長,人應當如何去超越這些外界所加的束縛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