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每家每戶都在忙著自家祭祖用的祭品,國人對于春節還是很看重的。
雖然現在某頻道的春節晚會節目是越來越差,但是農村的老人們晚上還是會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無趣的電視節目,享受著全家團圓所帶來的喜悅。
今天用的雞和鵝賴春暖沒有特意去弄什么,因為別人端上桌上擺的都是在背上放一點點鹽的素雞素鵝,想想在一片供品中有一只讓人一聞到味道就想流口水的雞,所有人在祭拜時都盯著那只雞,你讓念祭文的人有多尷尬,而且今年還是老爸念祭文,自己作為兒子當然不能讓老爸下不來臺了。
所以煮雞和鵝的水都是用的白開水不加任何調料進去,煮熟了就行,最多也就是把造型做得好點而以,大哥在廚房就是在固定雞翅膀和雞脖子。
翅膀要呈張開的狀態,脖子要呈自然狀態抬起,這些造型在雞和鵝剛下鍋煮的時候都要人工去調整好固定下來,等穩定了就可以不用人在旁邊守著來煮了。
因為雞和鵝比較大,肥膘比較厚,要煮的時間比較久一點,不然沒熟透就撈起來,在擺供品上桌時還有血水流出來,很不吉利的。
大哥在廚房煮雞的時候,就順便把做飯的火也燒起來了,今天村民們吃中午飯都會比往常的要早一點。
有些神廟是在鎮上的,如果要拜多幾個神,那就得早點出發才行,不然就會趕不上村里的祭祖儀式,所以一般村民們會在九點多吃了午飯,十點就開始出發去拜神。
不是村民不想開車去,但附近那些神廟都是建在山上的,有一間是建在公路旁的神廟,叫冼太廟,那間廟是建在市里郊區的地方,離村里開車也得二三十分鐘的路程。
現在過年時間,你開車去還不一定有位置給你停車,所以村民過年是不去祭拜冼太廟的,如果是信奉的話,會選擇年后再去上柱香,然后在附近游玩下。
賴春暖折好了幾百張的冥紙后,大哥廚房里的雞和鵝也已經到最后的階段了,把冥紙用個袋子裝好了后,賴春暖就去幫老媽的忙洗菜了。
老爸則是去村里問下村民有誰等下同去盤古廟祭拜的,有的話可以結伴同行,大嫂在院子里陪侄女在練習騎自行車。
中午這頓飯做一個青椒炒牛肉、豆芽炒燒鴨、一個豆腐裹子,村里也叫豆腐釀,然后就是一個香茜,香菜是洗干凈后切段粘點醬油就可以吃了的,比較簡單。
老媽正在洗韭菜,做豆腐釀是用韭菜和豬肉做餡的,韭菜不用炒熟,只要洗干凈了切粒和肉攪拌均勻,加入鹽就行了。
把豆腐塊切割成兩指的厚度,然后在中間割一刀,往兩片豆腐中間塞餡料,這樣就是一塊豆腐釀的原型了。
煎豆腐釀時,先把鐵鍋燒熱,澆上少許油,防止豆腐塊下鍋時粘鍋底,從燒鍋開始就要用文火慢慢煎,不然豆腐塊貼鍋的一面很容易燒焦,等把一面豆腐煎成塊了后就用鏟子把豆腐翻過來煎另一面,中途也要繼續澆油,不能澆多,但也不能不澆。
這樣翻個幾遍把兩面都煎到焦黃色就可以出鍋了,至于其他的菜就比較簡單了,牛肉先用油爆香,然后加入青椒,炒至青椒熟透就完成了,先把烤鴨炒熱然后把豆芽倒進去一起炒,豆芽熟就出鍋。
把所有菜都炒好了,大哥也把雞和鵝從鍋里撈出來,裝在一個托盤里底下邊上用一條五花肉托住不讓雞和鵝往兩邊倒下去。
“春暖你去打電話給你爸,讓他回來吃飯了。”
老媽在廚房里洗著碗,叫著賴春暖給老爸打電話,侄女一聽到可以吃飯了,連自行車都不放回車庫里,就讓大嫂幫她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