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市的天空陰沉,豆大的雨點砸在水利局大樓的玻璃幕墻上。
研修班的教室寬敞明亮,匯聚了來自江原市下轄各縣區的頂尖水利骨干。
王強和蘇若雪分在同組,蘇若雪刻意維持著冷漠疏離的姿態。
授課的是省水利廳特邀的資深專家,白發蒼蒼,目光銳利。
今天講解的是,復雜水庫庫區邊坡穩定性分析,及風險預警模型構建。
理論艱深,數據龐雜,涉及地質構造、巖土力學、水文氣象等多學科交叉。
“傳統極限平衡法計算出的安全系數為125,看似達標,但為何最終仍發生了大規?;瑒??”
老專家拋出了問題,目光掃過臺下。
短暫的沉默后,蘇若雪率先舉手。
她挺直脊背,聲音清晰,“我認為是降雨入滲導致滑帶土體飽和,孔隙水壓力劇增,降低了有效應力。同時,庫水位快速消落產生的動水壓力起到了不利的牽引作用?!?/p>
她的回答條理清晰,引用了幾個專業術語,贏得了不少學員的點頭認可。
老專家微微頷首,“蘇科長抓住了關鍵誘因之一,耦合分析方向正確。但,是否還有其他更深層、更具決定性的潛在因素被忽略了?”
教室再次陷入思考的寂靜。
蘇若雪微微蹙眉,她自認回答已切中要害。
就在這時,一個沉穩的聲音響起,“是深層古滑帶的結構面組合控制。”
王強沒有舉手,目光沉靜地投向講臺,“有些區域存在歷史強震形成的隱伏張裂帶,其導水性和力學強度已發生質變。模型構建中,必須引入地質歷史分析和隱伏構造識別技術,并考慮強降雨、地下水、隱伏結構面劣化的聯動觸發機制?!?/p>
一席話,石破天驚!
蘇若雪的臉色瞬間有些發白。
王強提到的,是她查閱的現有公開資料和常規模型里根本沒有深入觸及的層面!
他怎么會知道得這么深?
而且聽起來如此篤定?
老專家渾濁的眼睛猛地亮了起來,如同發現了稀世珍寶。
他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激動,“說下去!年輕人!你的依據是什么?如何識別和量化這種隱伏風險?”
王強從容起身,走到教室前方的電子白板旁。
他拿起觸控筆,熟練地調出案例水庫的地形地質圖、歷史地震分布圖以及區域水文地質剖面圖。
他條分縷析,邏輯嚴密,將復雜的地質力學問題闡述得清晰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