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毛?”
“電影放映員?”
“這人工作倒是有意思。”
城里的國營工廠,光一個車間的工人,就有好幾百人,
七八個車間,那就是幾千人。
幾千個工人在車間里熱火朝天地干活,這每天吃喝,就是一大筆開支。
采購員鄉下的糧食和肉收不上來,食堂也就清湯寡水,工人們餓著腮幫子都癟下去了,
這哪兒行!
人是鐵飯是鋼,工人們吃飽飯,才有力氣干活!
但一天24個小時,拋去晚上睡覺時間,工人們八點多上班,下午四五點就下班了。
在筒子樓里的過道燒了晚飯,一家子吃完飯后,就出去溜達。
筒子樓是個大集體,一個10平方米單間住著一家人,工人帶上愛人,還有孩子,一家最少四五口人,最多七八口人。
像這樣的單間,一棟筒子樓有上百個。
而這樣的筒子樓,一個國營工廠就有好幾棟。
溜達的地兒就那么大,總不能幾百個工人,晚上一吃完飯,就帶著愛人和孩子,上街上溜達吧?
黑壓壓一堆人頭,跟趕大集似的。
這年頭,娛樂設施太少,除了溜達,就是幫個小馬扎,坐單元門口和筒子樓的鄰居們嘮嗑。
所以,就有了許大毛這樣的電影放映員。
電影放映員,就是給工人們放露天電影。
像許大毛這樣的放映員,屬于工廠的宣發部,一般就一個會放電影的老師傅,帶幾個學徒。
學徒們按班次出勤,有的負責下鄉放電影,幫工廠宣傳,順帶收收雞蛋和蔬菜,撈點油水。
有的就在筒子樓前面的大院里,支個大幕布,架上放映機,往放映機放膠帶,音響一開,電影就開始了。
到時候,筒子樓里的工人家屬,都會從家里搬個小馬扎,拉著孩子到院子里看露天電影。
電影是黑白色的,有劇情片也有紀錄片,比如老舍同名小說《我這一輩子》《武訓傳》。
最有名的還是《白毛女》《董存瑞》《上甘嶺》。
去年夏天,城里就有放映員騎著二八大杠下鄉,給雙水村男女老少放電影。
放的就是——《白毛女》。
雙水村離城里30多公里,路不好走,交通不太方便,下鄉的放映員嫌棄路遠,不怎么喜歡來。
運氣好,一年有一次。
運氣不好,兩三年才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