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家的眼中,并非僅活生生的人是兵
山川、河流、天氣,晝夜,光線這些都是兵!
只要運用得好,三萬人馬亦可以發揮出30萬大軍的威力!
江明揣情摩意,洞悉智韓兩家之間的心理罅隙,故意挑撥離間,讓他們彼此更加的不信任。
雖然他們之前本來就不相互信任。
但這樣操作了以后可以最大程度的瓦解他們彼此之間作戰的協同意識!
而長孫虎在那狹窄逼仄的峽谷前,不斷的搞‘軍事演習’,沖鋒又回來,過一會兒又敲鑼打鼓的沖鋒實際上就是想讓智姚產生誤判:江明知道正面硬碰硬打不過,就故意這么惡心自己,好讓自己的士兵傾巢而出,去搶奪那條狹窄的峽谷通道,繼而把己方的大軍跟引進他設定好的包圍圈里。
之前對付匈奴人,還有柔然人,這個臭小子就是這么干的!
所以,智姚根本不上火,也不擔心,就想憑借饑餓來活活拖死江明的軍隊
在智韓聯軍殺來之前,江明就已經對整個長平地區的山川河流、氣候季節變化這些進行了深入的了解。
甚至于包括什么時候快下雨了,河水是否漲幅都做了精準的把握。
他早就‘偷天換日’把對方的營地給設成“包圍圈”。
一般情況下,所謂的殲滅戰,在古代是最難達成的。
必須要保證數倍以上敵人的兵力,才有可能實施全殲
殺敵一萬,自損八千,那根本算不上是殲滅戰!
而且,往往都以設伏為主,讓敵人自己掉進‘口袋里’。
也就是說,殲滅戰從來沒有主動出擊的,都是被動的‘設陷’。
但江明完全突破了這種思維模式,將殲滅戰改為了主動出擊,并且要實現‘以少打多’的殲滅。
長孫虎的‘軍事演習’還在繼續著,白天的時候,就下了雨,但長孫虎的‘引誘’操作依舊沒有停止
雖然篤定好了不上當,但對面燕軍的敲鑼打鼓也著實令人心煩。
營帳里的智姚晚上被吵得睡不著,直接用好幾層的被子壓住自己的頭
而這個時候,江明的14萬大軍也悄悄的從背后繞到了智軍的營地后方。
而江明本人,也在這14萬大軍里頭。
雨越下越大了,江明心里盤算著降雨量
等到他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一聲令下,14萬匈奴兵還有鮮卑兵像是餓虎撲食一樣地朝著智姚的營地沖殺了過去!
在古代的戰爭中,行軍打仗最害怕的事情,還不是被困險地,發生了騷亂,爭相逃跑發生了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