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大事,就是制造針發槍的軍械材料送過來了。
這些材料,都是顧長安用女帝嬴霜兒的金牌做靠山,由沈萬出面去協商,向各個朝廷管控的礦場、林場賒來的。
除此之外,還啟用了宮里廢棄的煉丹房,煉制了很多的火粉。
不過這些東西都是原材料,需要二次加工。
最重要的就是火粉,如果加工不好,是有炸膛的風險的。
在戰場上,士兵們的情緒緊繃,要是炸膛了,這種情緒會瞬間被點燃,很可能會引起騷亂。
而且,火粉要是保存不當,在營中爆炸或者引起火災。
說不定會直接引發營嘯。
顧長安可不想看到他精心訓練的親兵自相殘殺。
沈萬很大方,直接借給了顧長安一個廠房,地方很大,足夠安置幾百名工匠和設備。
這么長時間,李志業四處奔走,找到了許多曾經的徒弟,又在顧長安不計代價地砸錢下,招攬了不少有手藝的工匠。
李志業看過了顧長安給的圖紙后,給自己鎖在屋子里研究了三天,才帶著黑眼圈跟顧長安說道:
“可以一試!”
年輕時也是熱血少年的李志業,也曾想過做出來一種完美的武器,可以幫助大離提升軍力。
但現實是無情的。
李志業對軍械的態度越來越世俗化,也變相地嚴苛,拒絕任何花里胡哨不實用的東西。
而顧長安拿出來的這份圖紙,其中武器的外形和他之前做的那個木頭是一樣的。
只是這份圖紙有著極其詳盡的內部構造數據。
李志業研究了三天,最終確信。
如果這種武器能夠制造出來。
那么絕對是顛覆性的。
弓弩在它面前相形見絀,刀劍更是不值一提。
弓弩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都是由軍中臂力最強的士兵選拔出來的,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和培養才能成為精銳弓箭手。
而這種武器一旦制造出來,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批量生產一大群精銳“弓弩手”。
這種武器可以破甲,威力也要比弓弩大上很多。
一旦普及開來,十年之功就可以媲美別國軍隊的三世積累。
由此可見,李志業的這句可以一試,有多么沉重。
讓他一個半只腳邁進棺材板的老頑固,煥發了第二春。
李志業活力滿滿,完全沒有在大牢里關了三年的頹廢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