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這個名字接地氣。”伶鼓起掌來。
嵐也笑著道:“晗這個名字取得好,比我們的都好。”
瑾和鶯也贊同地連連點頭。
“好吧,你以后就叫大白了。”箐笑著摸了摸大白的頭。
53天后,臨時聚變發電站點火。
通電后,近海海藻養殖場也投入了使用。
海藻的基因編輯和培育早就提前完成了。
為了防止過度繁殖,礫巖讓在基因里加上了溫度閾值,只在較高的水溫時才會開始分裂。
而這個溫度,只有在養殖場的加熱區域才能達到。
首批次投放的結果很理想,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養殖場面積,只用了不到10天就長滿了。
接下來就是派出大批漁船進行收割。
收割后的海藻,直接運到中心城的食品加工廠,做成海藻餅。
一個完整的生產流程搞完,第二批次的海藻又成熟了。
緊接著,伶的四座智能工廠竣工,開始生產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工廠所需的各種物料和設備。
33天后,淀粉合成工廠生產出了第一批淀粉。
礫巖見差不多了,立即啟動了第二階段項目。
寶貴的暖季只剩下30多天。
礫巖要搶在它結束前完成第二階段項目的基礎建設。
而第二階段的建設內容,就兩個。
一是碰撞式反物質制備與貯存裝置。
然后是可控反物質湮滅發電站。
由礫巖親自負責,鶯和蔓姝協助。
項目剛開始,難度便直接拉滿。
首先,選址便難比登天。
為了保證碰撞產生反氫原子的成功率,加速器需要保持絕對的水平。
各個加速區段的水平誤差絕對值不能超過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