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王送回來的帖子,自然是有信使送到太后的手中的。
原本太后以為這不過是一封普通的信罷了,就像從前幾次自已的壽宴一樣,賢王根本就不會來參加,不過是送點兒東西,盡盡心意罷了。
但是沒想到的是,打開帖子,里頭蒼勁有力的賢王的字體,卻寫著賢王一定會來赴宴的。
這對于太后來說倒是十分的稀奇。
“哀家這也是覺得奇了怪了,這么多年下來賢王一次都沒有來哀家的壽宴這次怎么轉了性子說要親自來了?哀家哪有這么大的面子,他這都多少年沒有回京城了,上次若不是哀家病重,想必他也不會回來探望。”
太后言語里頭雖然有一些對賢王的調侃,卻并沒有什么不滿,畢竟十幾年前賢王的那場悲劇,太后也是親身經歷過的。她親眼見到了曾經風流倜儻的王爺,最后到底成了什么樣子。
既然如此的話,她怎么可能不同情呢?
這幾年下來賢王一直待在邊關,不肯回京,就連皇帝三催四請,他也從來都是當沒看見的,這自然讓皇帝的心中很不滿,都是太后在其中幫著周旋,這才沒有鬧出什么大亂子來。
“太后娘娘這話說的,奴婢瞧這娘娘這么多年對賢王也十分惦記呢!”
伺候太后的老嬤嬤連忙上前接過話茬笑道。
長嫂如母,這話正好用在太后和賢王二人身上,賢王是先帝最小的弟弟。而太后從前就算是賢王的嫂子,賢王時常在太后面前,太后也將這個最小的孩子當做了自已的孩子來對待。
當年先帝想要讓這位最小的弟弟繼承皇位太后也是知道的,雖然皇帝是太后的兒子,但是太后自已也知道如今的皇帝,她的兒子并不適合繼承皇位。
也正是因為太后當年并沒有反對這件事情,所以如今的皇帝對太后一直很有嫌隙,覺得是太后不阻止,根本就不看重他這個兒子,甚至于偏幫一個根本沒有血緣關系的人!
“哀家確實是有些想他,可是哀家也可憐他!遭受了那么大的打擊,這京城對于他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傷心地罷了,不回來就不回來吧,眼不見心為靜,卻想不到他如今怎么又想通了又想回來了?”
太后向來都是一個睿智的老人家自然能猜到這其中竟然是發生了什么變故,所以才讓賢王匆忙的從邊關趕回來。
可是太后不知道那封密信自然也猜不透其中的原委。
“這賢王回來也好,陛下早就對賢王一直不回京城,很是不滿了?!?/p>
將桌上早就已經涼透的茶盞換了一壺溫熱的茶上來,伺候太后的老嬤嬤忍不住嘆了一口氣,言語之中似乎是對皇帝有些不滿。
畢竟這么多年下來,皇帝面上雖然對太后很是恭敬,可許多事情皇帝從來沒有將太后這個母親放在眼里!
正是因為如此太后才樂的自在,也懶得去插手皇帝那些事情。
非要說的話不管是五皇子是二皇子繼承皇位,若是那個時候太后身子還康健的話,她都是太皇太后,對于太后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不過是身份更加尊貴罷了,就算皇后對他這個太后有些不滿,可有這層身份壓著皇后也不敢對她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