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呆在一個陌生男人的家里,文可歆感覺到有些新奇。
要說陌生,小時候可能不是很陌生,那時候的她自來熟,對剛來實習的兩個哥哥姐姐‘死纏爛打’,很快就俘獲了他們的‘芳心’。
那時候的文可歆仗著自己可愛,基本能靠刷臉做到無往不利,局里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連養在局里的土狗大黃都對她非常好。
現在,長大了,反倒是臉皮薄了。
施易和印象中的11哥哥目前還沒法在文可歆的心目中畫上等號,她還是把這兩個形象,當成了兩個人。
所以她對11哥哥親近,對施易保持警惕,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她的心里,只能把施易當成一個陌生人,重新建立對他的了解和信任。
但是進度太快了。
認識一個陌生男人的第三天,就住進他家,換做以前的文可歆,一定沒有辦法相信。
誰知道呢,現在居然變成了現實。
沒辦法,時局所迫,危在旦夕,寄人籬下。
在這個時候,文可歆又只能安慰自己,施易就是以前的11哥哥,有一層童年帶來的基礎信任,再加上目前只有他相信她的夢境(當然還有洛林,但是呆在施易的家里更加安全),也算是給予了她在最無助的時候,唯一的支持和保護。
面前的餐桌上是施易給她點的外賣。
魚香肉絲蒸蛋套餐。
小孩喜歡的酸甜口味。
除此之外,還有一份甜品蛋糕,巧克力提拉米蘇。
一個很笨拙但是有效的安慰手段。
除此之外,大型商超的快遞里包含了一切她可能會用到的日用品,上到睡衣套裝拖鞋,下到日夜用衛生巾護墊和女生經常弄丟的小發圈。
有些東西她都沒有發給施易,但他都準備好了。
三個外賣都點自遍布全市的連鎖品牌店鋪。
文可歆看到,有一定概率,兇手也能看到,所以施易備注了讓外賣員送到的時候,順手把外賣單子撕掉。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他內心的細膩,都和外表看上去的大老粗毫不相符。
她對施易的感謝和感動,在細枝末節處,織起了層層密網,現在后知后覺,她好像虧欠得有點多。
老文對孩子的教育很傳統,吃人嘴短拿人手軟,除了父母家人,其他人的示好,無論真心假意,都要有所反饋,否則會因為歉疚感到內心不安。
同樣的,如果對方使壞,也不能白受著,自己有能力反抗,就當場反抗,如果不行,那就找老師找家長,在公眾場合就找警察。
遵守著這樣的教育長大的文可歆從小就怕好不怕壞,她不怕惡意,因為她真的能打,初中就練到了跆拳道黑帶,遇上有人想對她動手,甚至會感到暗自興奮,摩拳擦掌,計算怎么攻擊對方的弱點才能一擊即中。
畢竟她也稍微懂一些法,互毆和正當防衛的后果還是有些區別的。
總之,打架,她不怕,抄家伙,報警,可是欠人情,那天可就塌了。
如果是朋友,她會記在心里,生日或者找什么機會,請吃飯買禮物,雖然有時候結果總會變成你來我往,沒有盡頭,但是沒到這個時候,人情賬已經清了,延續的是友情。
施易的人情要怎么還?
他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