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房租金兩押一付,加上五萬塊的環保和消防設計建設,一下就用掉了35萬。一套生產機械要5萬塊,三套一共15萬。飼料廠還沒正式投產,就已經花掉了五十萬。這五十萬當中,四十九萬是朱紅梅的,一萬是沈翔的。
購買的拌料機等生產機械三天內就會送到,機器一到,飼料廠就可以正式投入生產了。但是有了機器,那也要有原材料才行啊。三套生產機器的運作每天需要用到一萬塊錢的原材料,一個月就是三十萬,加上人工水電的開支,五十萬資金是必須要有的。
而此時沈翔手頭上只有兩萬現金,那他必須在三天內籌集齊資金,將51萬資金注入公司賬戶內。上哪去找這么多錢啊?如果找不到,那這個項目怎么運作?
沈翔原本不想跟爸媽借錢,覺得不要去動爸媽的養老錢。不然萬一投資虧損了,會連累到爸媽的養老問題。但是現在已經沒有辦法了,如果不跟爸媽借錢,這51萬的資金要上哪去籌集?而且,沈翔覺得飼料廠這個項目是不大可能會虧損的,只能是賺多和賺少的問題。
無奈之下,沈翔開口跟爸媽說了要投資飼料廠的事。雖然數額比較大,并且投資是有風險的。不過,沈翔的爸媽依然很相信自己兒子的能力。最終他們拿出了三十五萬養老錢給了沈翔,剩下的十五萬沈翔要自己想辦法了。
現在養殖場每個月都有十五、六萬的純利潤了,按理來說,要拿出十五萬的資金問題不大。但是這個月的利潤早就被沈翔用光了,而養殖場都是在月初回款的,現在才月中,也就是說下一次回款還要等多大半個月。
就在沈翔憂慮不堪的時候,秦天發了一條微信給他。說是雞苗價格持續下跌,孵化場項目陷入了困境。孵化場原本有五千只種雞,后面秦民又購買的五千只種雞,現在一共是一萬只種雞。
這一萬只種雞每天的飼養成本太大,售賣的雞苗還要虧本,所以決定削減種雞的數量。
沈翔一聽,心里有一萬只草泥馬在奔騰。早就說不能再擴大養殖規模了,偏偏不聽勸。現在好了,才引進一個多星期,現在又要削減種雞數量了,真是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那削減種雞之后呢?現在大環境這么差,雞苗售價還是低于成本價,還是要虧,那接下來怎么辦?”沈翔問道。
“都虧損這么多了,先減產,熬一段時間看看市場會不會好轉。”秦天道。
現在孵化行業進入寒冬,很多孵化場都已經破產了。許多孵化場老板都想把孵化場轉讓出去,但是根本沒人愿意接手,孵化機器一折轉讓都沒人要。
還想熬一段時間?萬一熬不到下一次市場回暖怎么辦?萬一市場不會好轉怎么辦?沈翔越想越頭疼,先看看財務再說吧。
“這個月的財務報表出來了嗎?”
“出了來,我發給你看下。”秦天發了一份這個月的財務報表給沈翔。
沈翔打開一看,這個月虧損十三萬!現在公司賬上只有70萬現金了。現在的場地和機器是一文不值了,想轉賣都沒人要。既然場地和機器都不值錢了,剩下的種雞也值不了幾個錢了。也就是說,這個項目運作兩個月虧了130萬。真是聞所未聞,200萬投資一個孵化場,兩個月虧了130萬,說出去都沒人信。
然而,這沒人信的事情卻真實發生了,而且是發生在沈翔投的這個項目上了。沈翔看著財務報表楞了半天,這實在太出乎他的意料了。這個月的財務報表做得很簡單,只是單純寫了人工開支、水電開支、飼料開支等。
而其他項目,像種雞下了多少蛋?受精蛋有多少?孵化率是多少?雞苗成活率是多少?這些數據全部都沒有。
詳細的東西全部都沒寫,就簡單統計了一下開支和售賣雞苗的收入,這賬目很混亂,很不靠譜。
“虧損得有點嚴重啊。”沈翔發了條微信給秦天。
“是啊,運氣也是背。剛開始的市場形勢一片大好,沒想到我們一投產,大環境馬上就變了。哎!”
沈翔心想,大環境確實是出現了問題,這個也是他沒有預想到的。只是他更沒想到,兩個月會虧損130萬!就算是大環境再不好,也不至于會虧這么多啊。
而且上次秦民說要擴大生產規模,再引進五千只雞苗時,沈翔就勸他們不要這么做。雞苗售價已經低于成本價了,再擴大生產規模只會死得更快。并且當時沈翔還把雞苗成本的核算方法發到群里給大家看,秦民看完卻說看不懂。
這么簡單的算術題都看不懂?如果算法有錯誤,你可以直接指出來。你可以說算法有誤,但是說看不懂,這是什么意思?是真看不懂,還是逃避?如果是逃避,那逃避什么?明知道要虧,還要讓項目繼續虧得更多,這明顯違反常規的事情,肯定有問題。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
就在秦民執意要擴大生產規模的時候,沈翔就已經不信任他了。秦民這么做是肯定有問題的,再加上賬目混亂,弄虛作假,更是印證了這一點。
沈翔是聰明人,一想就知道這其中的緣由。項目虧損了,有的股東想減少自己的虧損,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虧損轉移到別的股東身上。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么明知道雞苗售價已經低于市場價了,還要擴大生產規模。
或許根本就沒有擴大生產規模過,這只是他們轉移虧損的一個借口。很可能根本就沒有新引進五千只種雞,不然怎么會引進不到半個月又賣掉了呢?沈翔很后悔當時沒過去查看新引進的種雞。
不過去了也沒用,就算過去了,他們也會有借口應付你的。你沒有參與管理,而且也不讓你參與,你提的意見他們完全不理會。這種情況下,他們要坑你總是會有辦法的。
要擴大生產規模的時候,沈翔就已經有所懷疑了,并想要阻止。但是當時秦天也不肯幫忙勸說,其他兩個股東也沒說話,那沈翔自己能怎么辦?
此時的沈翔已經完全認定秦民就是想要轉移虧損了,但是礙于秦天的面子,他不想公開質疑秦民。一旦你提出這些質疑,那就相當于撕破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