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馬小軍,你表姐馬曉蘭有空嗎,把她叫來。你們兩個去和家長知會一聲,我在村口等你們。”
三個孩子很快就散去,成果再回頭看去時,河邊那女子已不見人影。
在村口等了一小會后,陳建國和王貴瀾先一步來到,不一會后馬小軍拉著馬曉蘭的手也過來了。
馬曉蘭把一個竹子編的籮筐遞給成果,冷冷地道:“趕集的路很遠,背著這個方便很多。”
成果本以為她開口會先抱怨,意想不到還挺通情達理。“謝謝。”說完后又對著三個小孩子說:“跟著去可以,但要緊跟著我們兩個大人,注意看車,特別是摩托車,能做到嗎。”
三個孩子皆大聲回答:“能做到。”
去趕集的路還真挺遠,走了有將近三十分鐘還沒到。成果本想問馬曉蘭關于河邊那女子的情況,不過想想還是作罷。當著一個女人問另一個女人的情況,白癡才會這么做;當著一個女人的面去問孩子們更加不妥。于是決定先藏于心底。
去往趕集的沿途大多是夯實的黃泥路。路兩旁多是小山丘和農(nóng)田。小山丘上長滿筆直細長的竹子,農(nóng)田有水田也有旱田。三個小孩子興致盎然,時而拿竹葉子吹奏,時而蹲在小溪邊看水里的魚兒。
路上碰到的村民大多會向成果打招呼,成果也一一招手回應。成果選擇叫上馬曉蘭是因為年齡相仿且彼此有過幾次交流。另一層原因是她人長得標志,帶著美女趕集比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前行要有趣得好。不過不善于聊天的他沒有找到說話的突破口。
“快到端午節(jié)了,你要回家去嗎?”馬曉蘭率先打破兩人的尷尬局面。
“不回去。”成果搖搖頭道。
馬曉蘭有些吃驚:“為什么不回去。”
“我還有一個哥哥,比我厲害多了,在家里我不怎么受待見。當時我爸媽想要的是一個女孩,而不是我這個兒子。養(yǎng)一個兒子的花費比養(yǎng)一個女兒大多了。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男孩是,女孩是。”
馬曉蘭沒想到他會將私事毫不避忌地說出來,有些驚訝,“你爸媽沒有叫你回去。”
成果:“沒有,我哥哥回去就行了。”
馬曉蘭:“不是經(jīng)常有這種情況嗎,兩兄弟,一個成績好,父母很喜歡。一個經(jīng)常干壞事,父母總拿兩兄弟做比較,導致更叛逆。我看你不像渾不楞的人啊。兩兄弟都有出息,按理說父母都喜歡才對。”
成果搖搖頭道:“我也想不明白,大概是女和子湊成一個’好’比湊成一個’孖’字要更好吧。”
馬曉蘭把手搭在他肩上調(diào)侃道:“叫聲曉蘭姐,我端午節(jié)請你吃粽子。”
“孩子們都叫你曉蘭姐?他們好像很怕你的樣子。哦,不對,這種怕是外人看來的,應該說尊重,小孩子們都很尊重你。”
馬曉蘭猜想不到他看事情還挺全面,這種不固執(zhí)己見的人最是討人喜歡,“嗯。對哦。所以不要得罪我,不然孩子們都不聽你的話。”
“喲喲,十里村大姐頭。”成果調(diào)侃道。
又走了將近十分鐘,終于來到集市上,成果和馬曉蘭的熟悉程度也近了一步。
喜歡重生之不成才的我請大家收藏:(xiake)重生之不成才的我